马来西亚成东盟汽车销冠,丰田在泰引入中国供应链,销量领跑东南

最近咱们身边聊车的朋友,话题好像都变了。

以前大家张口闭口都是德系、日系怎么怎么样,可现在,风向全转了。

尤其是在咱们家门口的东南亚,那片地方过去几十年一直被看作是日本汽车的“后花园”,丰田、本田、三菱这些品牌在那儿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但就在最近,这“后花园”里不仅起了大风,甚至可以说是天都快变了。

马来西亚成东盟汽车销冠,丰田在泰引入中国供应链,销量领跑东南-有驾

以前稳坐头把交椅的印尼,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一向高傲的丰田,怎么会主动在泰国拉着中国工厂的手一起干活?

这背后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东南亚车市正在上演的这场大戏,看看咱们中国的汽车是怎么样一步步把水搅浑,又怎么样在浑水里摸到了大鱼。

咱们先从最让人惊讶的一件事说起。

今年第二季度,东南亚汽车市场的销量榜单,头名换人了。

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竟然以十八万三千多辆的成绩,把常年的老大印尼给挤了下去,成了东盟卖车最多的国家。

你可能觉得奇怪,马来西亚的销量其实还比去年同期少了一点点,怎么就成冠军了?

问题出在印尼身上,它的销量一下子掉了超过百分之十二,这一来一回,冠军宝座就这么易主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据变化,背后反映的是两个国家完全不同的市场状况。

马来西亚能稳住阵脚,最大的功劳要记在他们自己的国产品牌身上,也就是那个叫Perodua和Proton的牌子。

马来西亚成东盟汽车销冠,丰田在泰引入中国供应链,销量领跑东南-有驾

这两个品牌加起来,占了他们国家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简直就是国民车。

在经济形势不太明朗的时候,老百姓买车自然更愿意选这种知根知底、价格实惠的国货,这就像个定海神针,把整个市场给稳住了。

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抓住了新能源的浪潮,电动车销量猛增了九成,混动车也卖得很好,在新赛道上跑得快,自然就有优势。

反过来看印尼,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老百姓的购买力下来了。

能买车的中产阶级,人数比例比几年前还少了,大家口袋里的钱紧张了,买车这种大件消费自然就得掂量掂量。

再加上银行贷款也收紧了,想借钱买车都变得更难,销量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

就在这片市场的此消彼长之间,咱们中国的车企可是嗅觉灵敏。

奇瑞汽车就马上行动起来,推出了一个叫“Lepas”的新品牌,直接就在马来西亚开通了官方社交账号,明摆着就是要趁热打铁,登陆这个新晋的冠军市场。

这个新品牌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东南亚、南美、中东这些新兴市场大展拳脚,这步棋走得又快又准。

如果说马来西亚的市场变化是正面战场的较量,那在泰国发生的事情,就更像是一场从内部开始的变革,而且主角还是全球汽车巨头丰田。

马来西亚成东盟汽车销冠,丰田在泰引入中国供应链,销量领跑东南-有驾

泰国一直是日本车企在东南亚的大本营,整个汽车产业链上上下下,基本都是日本企业说了算,外人很难插足。

可现在,丰田自己把门打开了一条缝。

根据媒体报道,丰田居然主动牵线搭桥,让泰国的本地供应商和一个叫“芜湖跃飞”的中国公司合资建厂。

这可是头一回,日本车企正式把中国的零部件制造商拉进了自己在东南亚的核心圈子里。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省钱。

据说,中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成本要比日本体系的便宜两到三成。

你想想,一辆车有成千上万个零件,每个都便宜一点,整车的成本能降下来多少?

在现在这个全球车企都在拼价格的时代,成本控制就是命根子。

丰田这一招,等于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活得更好,不得不向过去可能看都看不上的中国供应链求助。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一些在泰国的日本零部件厂日子不好过,要么关门,要么收缩业务,可以说是被结结实实地冲击到了。

马来西亚成东盟汽车销冠,丰田在泰引入中国供应链,销量领跑东南-有驾

当然,中国力量在泰国的崛起,不光是在幕后提供零件。

在台前,咱们的品牌也卖得风生水起。

就拿小鹏汽车来说,今年上半年在泰国就卖了两千多辆,这在下滑的市场里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特别是他们那款叫X9的纯电MPV,一款定价不低的高端车型,上市没多久就卖了一千五百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咱们中国的汽车,已经不再是只能靠低价取胜的便宜货了,我们也能造出让东南亚富裕家庭心甘情愿掏腰包的好车、贵车。

再把目光转回印尼。

虽然整体市场不景气,但最近的印尼国际车展却异常火爆,各大品牌都说接到了大量订单。

不过,这热闹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刺刀见红的价格战。

点燃这场战火的,正是咱们的中国品牌。

比亚迪把在国内卖得非常火的“海鸥”带到了印尼,定价折合成人民币才八万五千块钱左右,这个价格一出来,整个市场都震动了。

马来西亚成东盟汽车销冠,丰田在泰引入中国供应链,销量领跑东南-有驾

紧接着,奇瑞、名爵这些品牌也纷纷跟进,降价幅度有的甚至达到了四万五人民币,这哪是降价,简直就是在用价格“屠城”。

这一下可把日本品牌打懵了,本田、大发这些牌子也不得不跟着降价求生存。

印尼的汽车行业协会主席都出来说话了,表示协会管不了企业怎么定价,这话说白了就是,这场价格战已经打疯了,谁也拦不住。

在这场混战中,中国品牌虽然打得辛苦,但也实实在在地抢到了市场份额。

比如奇瑞的订单量就暴涨了近七成,其中新能源车占了绝大多数。

比亚迪的一款车就贡献了上千个订单。

这说明,价格战虽然残酷,但对于后来者来说,确实是打破旧格局、抢占地盘最有效的方式。

最后咱们再看看菲律宾。

这个市场相对来说还比较传统,丰田一家就占了将近一半的市场,日本品牌依然强势。

但在这样一块“铁板”上,中国品牌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在上半年的品牌销量前十名里,我们看到了名爵的身影,它是唯一挤进前十的中国品牌,这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另一个品牌长城汽车,则在7月份实现了销量的环比大增长,创下了进入当地市场以来的新纪录。

他们在菲律宾的策略就不是硬碰硬地打价格战,而是靠着自己有优势的皮卡和SUV产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市场、搞活动,慢慢积累口碑。

这展现了咱们中国车企如今出海的成熟心态,既有在印尼那样大开大合、敢于亮剑的勇气,也有在菲律宾这样精耕细作、稳扎稳打的耐心。

总而言之,东南亚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而在这场变革中,中国汽车无疑是那个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主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