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事件后,经历了一个多月后,米子在未经过消费者同意后主动限制了马力,需要一定的赛道成绩才能解锁排位功能,引发众多消费者不满。
近期,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陷入舆论漩涡,虽然公开道歉又给了补偿方案,但好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化解。
在多重危机冲击下,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25%,出现首次负增长。
这些其实并不能否认米子不是一家伟大的企业。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年,几乎没有哪家企业没出过安全事故,只要批量上路,就必定会跟事故风险沾边。但不出事故,也不代表产品质量就一定没问题。整个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规范的过程。米子近期的一系列事情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快速竞争的同时,必须要以消费者安全为底线,这应该是行业共同敬畏的事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