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路上拆轮胎修车,你见过吗?
8月20日晚上7点多,上海浦东新区杨思西路和东育路的路口,就发生了这么一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儿。一辆白色小轿车直接趴在路口不走了,车主王某和修车师傅邹某某愣是在车来车往的大马路上开始了“现场作业”。
事情经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那天晚上,40岁的王某开着车好好地在杨思西路上跑着,结果到了东育路路口,车子突然“罢工”了,怎么也打不着火。这下可把王某给急坏了,赶紧掏出手机在网上找修车师傅。
很快,43岁的邹某某就接了单,开着车赶到了现场。老邹也是个实在人,一检查就发现是启动机坏了,心想这事儿不难,就地解决得了。
接下来的操作真是把人看懵了
邹师傅二话不说,直接在路口就开始干活了。先是把车轮给卸了,然后戴着个头灯就钻到车底下去了。那场面,修车工具散了一地,白色轿车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占着一个车道,旁边的车还在正常通行呢。
更要命的是,这车连个双闪灯都没开!有路过的司机看不下去了,喊话提醒:“修车双跳不打吗?”结果邹师傅压根儿没理会,继续埋头苦干。
事情越整越复杂
本来以为换个启动机就能搞定,结果邹师傅发现事儿没那么简单。折腾了老半天,最后还是得换个新的启动机才算解决问题。等车子能启动了,两人才收拾东西走人。
第二天,警察蜀黍找上门了
8月21日下午,浦东公安分局交管支队五大队把王某和邹某某都给叫去了。经过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算是搞清楚了。
警察给出的处罚也很明确:王某“未将故障车辆移到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邹某某“违反规定临时停车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两人各自被罚款200元,还得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面对处罚,王某和邹某某都承认了错误,表示以后不会再这么干了。
网友们的反应那叫一个热闹
这事儿一曝光,网上就炸了锅。支持处罚的网友说得头头是道:
“这不是胆子大的问题,这是脑子进水了吧?大马路上修车,万一出个事儿怎么办?”
“200块钱罚少了,应该重罚!这种行为就是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开玩笑!”
“修车师傅也是,接个单就把脑子给丢了?安全意识哪去了?”
不过也有人表示理解
“车子坏在路口,人家也挺无奈的,总不能不管不顾吧?”
“修车师傅也是为了快点帮客户解决问题,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方法不对。”
“说到底,这种情况确实很尴尬,叫拖车又要等很久,现场修又不合规。”
更有网友开始深入思考
“这事儿暴露出来的问题不简单啊,网约修车服务到底该怎么管?”
“平台是不是也得承担点责任?总不能光收钱不管事儿吧?”
“城市道路救援体系还得完善啊,要不然以后这种事儿还会发生。”
说实话,这事儿确实挺复杂的
从法律角度看,王某和邹某某的行为确实违规了。大马路不是修车铺,再急也不能拿安全开玩笑。万一后面来个车没注意到,或者修车的时候出点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换个角度想,车子突然坏在路口,车主也很着急啊。叫拖车要等,自己又不会修,找个师傅来现场看看,这想法也能理解。修车师傅邹某某呢,接了单就想着赶紧给人解决问题,心是好的,就是做法欠考虑。
200块钱的罚款合不合适?
有人觉得轻了,有人觉得重了。我倒觉得,罚款多少倒是其次,关键是要让当事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结果看,王某和邹某某都承认了错误,这就说明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这事儿给我们提了个醒
第一,开车出门前最好检查一下车子状况,别等坏在路上再着急。
第二,真要是车子在路上出了故障,首先要做的是开启双闪灯,然后尽快把车挪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实在挪不动的话,也要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后面的车辆注意。
第三,网约修车这个行业确实需要规范一下了。平台方不能只管收钱,对师傅的操作规范也得有个要求。
还有个更深层的问题
咱们的城市道路救援体系是不是还有完善的空间?如果有更方便、更规范的救援服务,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土法上马”的情况了。
现在的年轻人对车子的了解越来越少,一出问题就只能找人修。要是能有个更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比如快速拖车服务、临时修理点什么的,这种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平台责任也得说说
网约修车平台越来越多,但监管似乎还跟不上。这次的邹师傅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接的单,但平台对修车地点、安全规范有没有要求?师傅们有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这些都是问题。
网友们的争论其实挺有意思
支持重罚的人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觉得这种行为太危险,必须严管。而表示理解的人更多是从人情角度出发,觉得车主和修车师傅都不容易,犯个错误可以原谅。
说到底,大家争论的不只是这200块钱的罚款,而是在讨论安全与便民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这个没得商量。但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一刀切的严厉处罚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层面去完善。
比如说,能不能在一些容易出故障的路段设置临时停车点?能不能建立更高效的道路救援体系?能不能对网约修车平台提出更明确的规范要求?
最后想说的是
这次上海路口修车事件,表面上看是两个人的违规行为,实际上反映的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怎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市民提供更便民的服务?怎么让规章制度更有人情味?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你觉得这200块钱的罚款合不合适?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