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地下车库。地面光可鉴人,一辆宝马XM静静地停在角落。灯光打在它夸张的前脸上,大到有些咄咄逼人的肾型格栅,像一双盯着看客的眼睛。旁边竖着一块牌子:落地价100多万。没人经过,没人流连。只有清洁工推着拖把,不经意地瞟了一眼,嘴里嘀咕着:“这玩意值这么多?”
抬头看表,现在是晚上十点,车库快要清场,宝马XM孤零零停着,像是被打入冷宫的主角。这不是豪车的理想境地。月销量只有两位数 —— 这个数字对于宝马来说,差不多等于边角余料。比X7还惨,尴尬得像参加家族聚会却没座位的远房亲戚。
抛个问题:假如你手里攥着一百多万预算,准备买辆能拉得出场面的SUV,会把票投给它吗?记住,这不是一场盲盒游戏,你的选择要代表品位与身份,外人喊你“大哥”,自己还得觉得配得上这两个字。
把问题摊开讲讲,宝马XM的低迷不是偶然,专业视角看,无非三根主线悬在头顶。
第一,价格门槛过高。落地价从140多万,优惠完了也得100多万。别以为这个区间只有宝马,看看迈巴赫GLS、保时捷卡宴、宾利添越、路虎揽胜,甚至劳斯莱斯库里南都在同一个话题圈里聊家常。不说买得起,光是能坐在这里挑车的人,理性得很。你把价标高,买家就要看你除了“贵”还有什么独门绝技。操控?豪华?动力?科技?老板们不会冲动消费,更不会哄着营销夸奖新鲜玩意儿。
第二,外形设计过于个性化。XM明显不走温柔路线。前脸硬派,像美系肌肉车,比宝马传统SUV来的更“勇猛”。但中国市场讲究“有里有面”,要的是不温不火,但能撩得住董事会和丈母娘的心。过分求异,有时恰好是事故的起点。四出排气纵置布局上下分层,虽然拉风,但老实讲,这种设计多少有点“你说你贵,但你长得有点难懂”。大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好事?对极少数买家是优点,对大多数是风险。
第三,插混领域品牌积淀不足。宝马造燃油车是行家,历史和口碑都在那摆着。可在插电混合领域,尤其百万级市场,买家更看重“专业咖”的身份。你没多少经验,他们宁可买保时捷、奔驰,甚至比宝马更新的造车新贵也敢一搏。宝马插混是个新词儿,卖点不明,买家不愿掏钱做小白鼠。就像换主刀医生,你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绝不想碰到“刚上岗”那位。
除了主线,还有点支线值得聊一聊。
专业角度来看,配置的确给得很足。四轮转向,电吸门,20扬声器宝华韦健音响,方向盘加热记忆、HUD抬头显示、真皮座椅按摩通风、后排座椅加热,这些都是豪华车才能端上桌的菜。用料也不管成本,Merion扩展真皮,跟牛一起飞。可话说回来,这个级别买家对“标配”已经逆天了,谁还不是按摩座椅、空气悬挂、顶配音响?比拼的不是配置数量,而是细节的极致和用心。你给的多,大家都给得多,就跟带娃吃自助餐,拼的永远不是谁夹得多,而是谁夹得妙。
说到五座布局,很有个性。但现实中,买大型SUV多数是兼顾家用、商务、甚至偶尔载朋友。五座让人觉得空间有点“不过瘾”,品牌定位多少有点犹豫,迈巴赫GLS、劳斯莱斯库里南是带“顶级感”的五座,但XM还没拿到这张入场券。
讲到这里,不得不自嘲下。干刑侦这么多年,见过的现场多,但像百万级宝马XM这样,几乎没有“尸体”——没人买,没人坐,没人用,就像悬案一样。说是冷门,那是捧场现场都找不到嫌疑人。销售顾问受的委屈,差不多能写本《无人购买的豪车现场勘查手册》。一百多万的车在中国能上天入地,能装能夸,能低调能高调,但XM成了不谙世事的“另类少年”,站在选手里,却没人愿意搭理。
再黑色一点说,宝马工程师想造一个有灵魂的插混SUV,于是全力以赴。最后市场用销量告诉他们:“你确实有灵魂,然而没人愿意养这只灵魂。”
归根到底,是市场理性的胜利。如果你是板凳上的老板,会不会选择一台价格高企、外形奇葩、插混技术不算成熟的宝马?购车决策不是英雄主义,不是硬刚市场。是一种集体共识和成熟理性。买家比工程师更能读懂市场的冷暖。
当然,宝马XM的命运还远没有终局。配置、动力、工艺,都是宝马的底色,但豪华车市场讲的是综合博弈,不是单项分数。价格、形象、技术积累,每一样都不能短板。也许有一天,它的技术和设计能被更多人理解,但眼下,做“少数人的选择”注定要付出成绩册上的空白。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百万级豪华SUV真正的价值,是技术和配置,还是品牌和市场共识?你会买一台极度个性的插混宝马,还是选择更稳妥的传统选手?
每个答案,都是一次现实的“现场勘查”。怎么选,都得自己对号入座。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