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小米汽车可以说是热度一直没降下来。
特别是小米发布了新款车型YU7之后,很多刚提了小米SU7的车主心里就犯了嘀咕,大家都在想一个问题:这新车YU7出来了,带着那么多新功能,那我手里的SU7是不是一下子就成了“旧款”?
是不是刚买就亏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刚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机,结果没过俩月,厂家又出了个升级版,心里那滋味肯定不太好受。
不过,小米汽车官方很快就站出来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发布了一个官方问答,把这事儿给说得明明白白了。
咱们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就是YU7上的那些新功能,SU7的老车主到底能不能用上。
小米的回答非常干脆,那就是:绝大部分都能用!
除了极个别因为硬件本身就不一样,实在没办法实现的功能之外,其他那些听起来很酷炫的新东西,比如功能更强大的“车内超级小爱”语音助手,让小米手机、平板和车子连接得更顺畅的“小米互联互通”,还有对苹果手机用户更友好的“苹果生态体验”,甚至那个不用拿麦克风就能在车里K歌的“无麦K歌”功能,小米都承诺了,后续会通过OTA的方式,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在线系统升级,免费推送给所有的小米SU7和SU7 Ultra的车主。
这个OTA升级,说白了就跟咱们的智能手机更新系统一样。
车还是那辆车,但通过网络下载一个更新包,车里的软件系统就升级了,多出来一堆新功能,体验也变得更好。
这在以前的传统燃油车上是根本不敢想的。
以前买车,那真是一锤子买卖,你买到手的时候车是啥样,开到报废它基本还是啥样,想要新功能?
那只能换车。
但现在不一样了,特别是像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来造车,他们把汽车当成一个大的智能设备来对待。
你买的不仅仅是一堆钢铁和零件,更是一个可以不断成长、不断变聪明的伙伴。
小米这个承诺,实际上是在告诉所有车主,你买小米汽车,买的是一个长期的服务和持续的体验升级,这让老车主的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感觉自己的车并不会过时。
这种做法,看得出来是真的把用户放在心上,也是咱们中国新势力造车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说完了软件,咱们再聊聊硬件配件。
很多人看到YU7,可能会觉得它的一些配件设计得更好,那SU7能不能用呢?
小米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就拿那个可以在后排看视频、控制车辆的平板电脑来说,小米新出了一款叫Xiaomi Pad 7S Pro的平板,可以配合一个叫“椅背支架套装三”的东西,装在汽车座椅的后背上。
这个可不是简单地把平板挂上去,只要装好了,平板就会自动变成一个车载控制屏幕,后排的乘客就能自己调空调、切歌、设置导航,非常方便。
最关键的一点是,小米特意说明了,小米SU7和YU7这两款车的座椅后背,用来安装平板的接口是完全一样的。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SU7还是YU7,之前出的那几款椅背支架,全都能通用。
这就给用户省了不少心,也省了钱。
你不用担心买了SU7的配件,换了YU7就用不了。
这说明小米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考虑得非常周全,想的是怎么让用户在它整个产品生态里用得舒服,而不是想着法子让用户重复花钱。
这种标准化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中国企业在产品规划上的远见。
除了这些大的功能升级,小米YU7还增加了一个特别贴心的小功能,叫作“后排控制屏防丢模式”。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开车带着朋友或者家人出去玩,到了地方,后排的人下车时一不留神,把那块可以拆下来的后排控制屏给顺手带走了。
要是以前,你可能开出很远才发现,还得掉头回去找,特别麻烦。
现在小米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要那块屏幕离开了车子一定的距离,车子和屏幕本身都会立刻提醒你。
被带走的那块屏幕会自己“嘀嘀”响起来,屏幕上还会显示“后排屏可能带出车外,请尽快放回原处”的字样。
同时,你车里的中控大屏幕上也会跳出一条通知,告诉你“后排屏已带出车外”。
这样双重提醒,基本上就不会发生把屏幕弄丢的尴尬事了。
就是这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关心,才真正让技术变得有温度,让用户觉得这车“懂我”。
当然,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续航和充电速度永远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车子再智能,要是跑不远、充电慢,那体验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这一点上,小米YU7可以说是拿出了看家本领,全系车型都用上了现在最先进的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
这个技术名词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咱们老百姓只需要知道它带来的好处就行了:就是充电速度超级快。
具体数据是这样的:就算是标准版的YU7,续航里程也达到了835公里,在快充桩上充电15分钟,就能增加465公里的续航。
而最顶配的Max版更夸张,充电15分钟,就能跑62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我们去服务区上个厕所、喝杯咖啡的功夫,车子就充满了足够从上海开到南京的电量。
这种补能效率,基本上就告别了所谓的“里程焦虑”。
光是车子能快充还不够,还得有地方给你充才行。
小米在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他们不光是自己建充电站,更多的是选择和全社会已有的充电网络合作。
目前,小米的充电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两千七百多个区县,在高速服务区建了六千八百多个充电站。
更厉害的是,他们和23家不同的充电桩公司达成了合作,总共接入了超过140万根公共充电桩。
这意味着,你开着小米汽车出门,基本上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充电,打开小米汽车的APP,到处都能扫码充电。
而且在这140万根充电桩里,有16万根还支持“即插即充”,就是充电枪一插上就开始充电,连手机都不用掏,体验非常好。
这种开放合作的思路,展现了我们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格局。
大家不是各干各的,而是联合起来,共同为所有电动车主打造一个方便快捷的补能网络。
这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领先世界的核心底气,我们不光有好产品,更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在背后做支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