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 I 渝码科技
8月12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靳玉志在微博宣布:截止8月7日,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汽车突破 100 万辆!
从 15 万元家用轿车到百万级豪华旗舰,从硬派越野到城市 MPV,22 款合作车型、全系动力形式、全品类车身形态。
华为用一张几乎“全覆盖”的菜单,让智能驾驶在中国汽车市场形成了“一边倒”的选装浪潮。
数字里的“碾压”
100 万辆:距离 2024年 10 月首次公布 30 万辆,仅用 10 个月完成“三级跳”。
70万月活:半年内月活翻一倍,人均月度智驾里程 699 km,是行业均值的 2-4 倍。
40.5 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 10 万圈的真实路测数据池,每天仍以 1300 万公里的速度膨胀。
2.6亿次:累计辅助泊车调用,平均每辆车已“自动倒车入库”26次。
价格段里的“降维”
以往,高阶智驾只存在于 30 万元以上高端车。
如今,乾崑 ADS 一口气推出 SE 基础版/ Pro 增强版 / Max 超阶版/ UItra 旗舰版四阶版本。
表明乾崑智驾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SE 基础版把高速 NOA 打到 15 万元级;Max 超阶版让城区 NOA 进入 25 万元主流区间;UItra 百万旗舰上直接兑现高速 L3。
“别人做高端,华为做普及”,价格降维带来规模指数级放大。
朋友圈里的“统一战线”
华为乾崑智驾的合作伙伴已覆盖国内 80% 的主机厂,包括奥迪、岚图、猛士、深蓝等知名品牌,其中高端合资奥迪A5L/Q5L/Q6L 首次在中国把“灵魂”交给华为。
国内主要车企如奇瑞、长安、上汽、一汽、广汽、北汽、长城、比亚迪等均与华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对主机厂而言,华为乾崑不是供应商,而是“技术底座+生态入口”。
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让评论员惊呼:中国汽车行业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技术迭代的“滚雪球”
4 月发布的 ADS 4.0 采用 WEWA(World Engine+World Action)端到端架构,把感知、预测、决策、控制四段式流水线压缩成一条神经网络。
World Engine云端训练 3500 万公里真实路测+每日更新 1300 万公形成实时数字孪生地球,模型每 5 天迭代一次。
结果就是,同一辆车上个月还不会掉头,这个月就能自己上环岛。
同时,9 月底开始,现有 ADS 3.0 车型可通过 OTA 直升 ADS 4.0 SE/Max 版本,让存量车瞬间变成“新车”。
而采用“硬件预埋、软件订阅”的套路,华为正在改写中国汽车行业的盈利公式。
例如以100万辆存量、30%订阅渗透率,每年仅城区 NOA 就能带来 ≈ 72 亿经常性收入。
也就是,在华为的“滚雪球”里,每一公里用户开的是路,华为铺的就是数据雪道:车越开,雪道越长,雪球越大,对手越难追上。
行业格局的“一边倒”
当百万用户、千万日活、亿级里程同时指向一个品牌时,“华为智驾”已不仅是技术标签,而是消费者心中的默认选项。
在 4S 店端,销售顾问开始用“有没有乾崑”区分高低配;而在资本市场,凡是官宣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整车股,当日涨停成了“常规动作”。
有评论直言:“今天中国的中国车市只有两种智驾,一种是华为,一种是其他。”
总而言之,从“不造车”到“人人用我造车”,华为用五年时间把乾崑智驾写进了中国汽车的底层操作系统。
当搭载量突破 100 万辆时,市场给出的评价只有一句话:“这不是风口,这是新大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