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被全网调侃成“网约车专车大户”的日子,可能要终结了! 就在交付5周年、销量破100万辆的里程碑时刻,比亚迪官方甩出一组百万车主画像数据,其中个人用户占比高达95%。
这意味着路上每100辆汉,只有5辆是营运车,其余全是普通人的私家车。 那些说“买汉就是跑专车”的刻板印象,被事实打脸!
90后和00后车主占比超过64%,其中近40%还没结婚。 郑州一位95后车主小李的话很直白:“对比了一圈,汉的颜值和性价比最抓眼球。 开出去有面子,养车压力也不大,年轻人不就图这些吗? ”
可见,比亚迪汉早已不是“中年专车”,成了年轻消费者的潮流标签。
这车卖得到底有多广?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用户占了34%,北上广深、成都、杭州的街头汉的身影越来越常见;三线及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60%。
下沉市场卖得动,关键靠两大硬实力:一是“可油可电”的经济性,充电贵? 烧油也行;二是三线城市充电桩覆盖率超95%,补能焦虑被大幅弱化。
已婚家庭用户占比60%,未婚群体也高达40%,比亚迪汉怎么满足两种截然不同的需求? 答案藏在日常使用场景里。
工作日,这车多数是1-2人乘坐,通勤代步、接送孩子是主流;到了周末,它摇身变成“家庭出行神器”,2-4人短途出游、走亲访友,60公里半径内的活动全包办。 洛阳一位奶爸车主直言:“空间大、安全性高,带全家出门时心里踏实。 ”
另一个颠覆认知的数据是,近70%的汉车主是增购或换购用户。 这意味着,大部分人并非第一次买车,在对比过合资品牌甚至新势力后,仍然选了比亚迪汉。
一位从燃油车转投汉的车主提到:“同价位里,能同时给到刀片电池、800V高压平台和激光雷达的,只有汉。 ”技术配置的碾压,成了说服消费者的终极武器。
说到技术,车主们投票选出的关键词清一色硬核,刀片电池解决安全焦虑,兆瓦闪充5分钟补能400公里(虽然实际覆盖率待提升),天神之眼智驾跑高速自动跟车省心省力,加上全域800V高压架构降低能耗。
一位汉L智驾版车主半年体验后感慨:“堵车时自动跟车像请了代驾,车机偶尔卡顿还得忍忍。 ”可见技术亮眼,细节仍有进步空间。
不过,真实车主的吐槽同样值得关注。 续航标称605公里的老款汉EV,冬季开暖风后实际跑不到300公里;千匹马力的性能参数虽猛,家用场景却难发挥;兆瓦闪充桩稀缺,导致“黑科技变摆设”。
一位跑了24万公里的网约车司机坦言:“汉质量稳、成本低,但续航打折时确实焦虑。 ”
当95%的个人用户数据公开,比亚迪汉的“网约车”标签已被彻底撕碎。 64%的年轻人用钱包投票,70%的家庭用户为空间和安全买单,三线城市车主因经济性“真香”。
这款车早已跳出了单一场景的局限,成了中国家庭和年轻一代的“全场景出行答案”。 至于那些争议? 车主们用一句话回应:“瑕不掩瑜,开起来香就够了!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