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猛兽还是体重超标?3.6秒破百的2026款宝马M5旅行版凭M xDrive四驱和717马力炸场,却让性能党吵翻:2.475吨的整备质量+比轿车贵2000美元,是迎合法规的妥协,还是性能旅行车的终极形态?
从市场定价与核心参数的量化对比来看,M5旅行版的产品取舍清晰可见。北美起价12.39万美元,比M5轿车贵2000美元,国内预售价预计超150万,比奥迪RS6 Avant便宜约12万,却比奔驰AMG E53旅行版高8万左右。
动力参数上,4.4T V8+电机的插混组合输出717马力、1000牛·米,碾压AMG E53的435马力,但3.6秒的零百加速不及RS6 Performance的3.4秒,2475公斤的车重比竞品重280公斤,制动距离也多了1.2米。配置上标配纯电续航67公里的插混系统和后驱切换模式,却缺失RS6的空气悬挂自适应调节功能。
实际驾驶中的动力输出与操控反馈,直接回应了外界对“混动M Power”的质疑。动力衔接毫无涡轮迟滞,Sport+模式下弹射起步能将驾驶者牢牢“钉入”桶椅,电机的介入让低速行驶也足够平顺。但车重带来的影响无法忽视,实测侧向加速度仅0.95g,比老款M5轿车低9%,山路入弯时推头现象明显,后悬在崎岖路面的弹跳也较为突出。
座舱内12.3英寸数位仪表+14.9英寸曲面屏的iDrive 8系统流畅度出色,18扬声器宝华韦健音响音质亮眼,运动座椅包裹性到位,但木纹饰板与性能定位略显违和。
这款时隔16年回归的性能旅行车,其市场使命并非抢占主流赛道。2024年国内高性能车销量同比增长17%,用户需求已从单一驾驶乐趣转向性能与实用的双重诉求,RS6的长期热销印证了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
作为首款登陆北美的M5旅行版,宝马意在填补产品线空白,吸引情怀用户的同时,用插混技术满足全球排放法规。保值率方面,参考M5轿车的折旧曲线,旅行版作为小众车型3年保值率预计约55%,低于RS6的62%,且基于CLAR平台打造,2028年前大概率无大改款,技术迭代以软件升级为主。
与同平台M5轿车的技术同源性,更能凸显旅行版的产品定位差异。两者共享动力总成和M xDrive四驱系统,但旅行版车身总长达到5.08公尺,后备箱容积拓展至500-1630公升,车顶可承载100公斤,拖曳能力达2000公斤,完全满足家庭出行需求。车重增加356公斤的核心原因是插混系统和旅行版车身结构,这也让其定位从“纯粹操控”转向“性能家用”,成为品牌平衡环保法规与用户需求的战略车型。
综合产品力与市场环境,M5旅行版的优势与短板形成了鲜明互补。核心竞争力在于动力参数领先、插混系统兼顾能耗,以及旅行车实用空间与M Power基因的双重加持。但车重过大拖累操控、国内旅行车受众小众、选装价格高昂等问题同样突出。这种取舍背后,是宝马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判断——不追求全能,只服务特定需求。
对于预算150万+、既需要赛道激情又要家庭实用的准车主,M5旅行版是情怀与现实的最优解;执着于纯粹操控的消费者,M5轿车仍是更优选择。在排放法规收紧与消费需求多元化的浪潮下,这种“不完美却精准”的小众性能车,正在成为豪华品牌守住核心用户的关键布局,也为高性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