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GDP冲向“5万亿”:5年增量1.4万亿元,相当于多了一个“海淀区”
新闻铺天盖地,一条抢眼消息直接炸出屏幕,北京GDP冲向5万亿大关。什么水平,这五年一下子多了1.4万亿,经济总量直接多了一个海淀区。看到这样的数字,难免有点恍惚,满脑子问号,这增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到底靠的是什么?
各地GDP榜单,上海、北京高居前列,北上之间,似乎从来没消停过,两家PK就和打LOL一样,谁都不愿服谁。刚看了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海53926亿,北京49843亿,这间隔看着挺近,其实每年你追我赶,细节里面全是门道。北方的老哥们常开玩笑,我们人少点,土地还减着,GDP秒你们也不丢人。上海人也不惯着,服务、产业、人口全都猛冲。北京要想往前,再多出1.4万亿,这可不是小数目。
说白了,真不是靠人多力量大,真不是靠土拍或者房地产翻身,北京人这几年没人敢说日子轻松。减量发展,这听着像下棋时候硬生生扔掉一堆子,手里留强的。建设用地减了150平方公里,退出制造业企业3000家,疏解做得比谁都狠,说实话,看着这阵仗,我最初心里直打鼓,GDP会掉队吗,增量还能跑出来?
北京的招再高也不过三板斧: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精准制造,全靠脑袋和创新。信息服务业天下第一,这帽子绝不是谁想戴都戴得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科技,背景里站着谁?两千四百多家AI企业,全国一半都拥在北京,海淀区天天在开脑洞,原来只是中关村创业大街,如今说自己是AI全景第一城,一点都不过分。
这一年,北京信息服务业拉着GDP疯涨11%,每年都是千亿一个台阶往上爬,有时我半夜刷朋友圈,能看到熟人在某个科技园搞“数据采集”半夜不睡。拍脑袋一想,全国这么多城市,哪个能出这么多AI独角兽?115家,说出去谁信?比硅谷出生率都高。搞创新不是真空玩具,好看的实验室玩意儿,如果不变成钱、不落地,全都是ppt里花活。北京现在好在哪,科研变钱的能力也提升明显。
回想以前,北京科研大牛一堆,但真赚钱的产业、有规模的制造还少点,谁都想着互联网大佬做平台,科技成果都随人东南西北流。结果,跑来天津河北变现,转一圈反哺北京,这叫科研外溢,一想到这里,多少有点牙痒。现在变化啥?京津冀协同,三地联合,“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出来,氢能、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成链带,新一代信息技术、安全应急装备,你会仿佛头顶一盏灯忽明忽暗,突然亮了——产值就是这样被带出来的。
制造业看似减弱,实际上全升级,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半壁江山。集成电路、芯片,两百来个重大项目落地,产量比4年前翻了外加半圈。线下的制造不再是简单的卷螺丝,全部加AI加芯片。数字经济突破两万亿,占北京GDP比重直接向四成靠拢,哪怕大家天天喊经济放缓,北京依旧高歌猛进,这气势,谁能不服。
北京的“创新+转化”一步没落,从深度研究到市场落地,过去五年发生了质变。每年300家科技公司上线,新品新技术像下饺子那样掉进锅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零三十五家,全国第一,恍若一个创新流水线。背后不是空喊,92所高校、上千个研究机构联动,怀柔科学城里科技设施像插柳条一样密密麻麻。每一次重大突破,背后都连着一个产业生态,产业链条越扎实,GDP水涨船高。
问题也很现实,创新是风口,转化是落地,这几年谁都盯着科技变现。你看北京,鼎力推动科研成果往津冀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翻倍增长,三地打配合,经济总量11.5万亿,正好翻开新的一页。谁怕技术往外流,现在是联动扩容,临门一脚留在北京,商业价值成倍提升。
很多人感慨,GDP到5万亿还敢谈减量,用疏解做减法,结构优化做加法,效率提升做乘法,为什么非要卷人口、卷投资?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协同创新,三驾马车一齐拉动,这战略不普及,不会有5万亿数据。北京自己不光升级,旁边的亲戚也都吃到红利。GDP5万亿,这水平不是谁都能上来的。
旁人说天天提数字没意思,普通老百姓只想要就业、收入、环境。其实我最有感触,一线城市成了产业升级、收入增长的代表,海淀随便逛逛,新方案新创业团队多得数不过来,街头巷尾都能碰到搞算法的、画芯片的、做AI渲染的,小学生毕业想搞机器人,家长都觉得天经地义。这样的底气和视野,支撑了一座城市的下一个十年、下一个5万亿。
说一千道一万,北京走到5万亿,不在于资源堆出来,而在于创新走出路,减法做出加法,新质生产力成品扎堆。下一个目标?还得再冲一冲,要造全国最厚实的创新土壤,要变科研为金山银山,要让数字城市和产业创新同向发力。北京这个牌,打得太漂亮。
本文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团队将认真核实处理。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创作不易,留言、点赞、关注都在,继续努力,祝福大家前程似锦。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