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新车销量破9289辆,欧洲品牌为何一骑绝尘?

说出来你兴许不信,克罗地亚,这个盘踞在巴尔干半岛上的袖珍国度,四月间新车销量竟窜至近年峰值。区区9289辆新货,同比增长31.1%,这码事儿搁在欧洲列强那儿,兴许掀不起什么波澜,但对于人口不过四百万的克罗地亚而言,这可是一出颇为惹眼的戏码。雷诺直接开了挂,16%的市场份额,妥妥地把持住了销量鳌头。

不过,细品这份榜单,你有没有嗅到一丝异样?前十名里,一水儿的欧罗巴面孔,间或掺杂几个东瀛与高丽的选手,咱们的国产品牌呢?吉利、名爵、比亚迪,仨加一块儿的销量,还赶不上人家一个零头。这不由得让人挠头,莫非中国汽车在克罗地亚这块地界,就这么难混?

克罗地亚新车销量破9289辆,欧洲品牌为何一骑绝尘?-有驾

一种常有的论调是,中国品牌涉足克罗地亚时日尚浅,品牌辨识度还欠火候。这固然是条道道,但若只盯住这一点,未免有失偏颇。琢磨琢磨,同是“外来户”,为啥日韩品牌就能扎下根,甚至敢跟欧洲老牌车企叫板?

欧洲品牌在克罗地亚的领头羊地位,绝非一蹴而就。一方面,克罗地亚加入欧盟后,章程律令和标准与欧盟全面接轨,这于情于理都给欧洲品牌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欧洲消费者对自家品牌有着与生俱来的信赖,外加经年累月攒下的金字招牌,欧洲车企在克罗地亚市场自然是如鱼得水。

克罗地亚新车销量破9289辆,欧洲品牌为何一骑绝尘?-有驾

再说说日韩品牌。仔细扒拉一下,它们往往以高性价比、靠谱耐用为金字招牌,精准地狙击了克罗地亚消费者的需求。须知,克罗地亚纵然经济基础尚可,人均GDP也逼近2万欧元,但比起西欧发达国家,消费水准还是逊色不少。

那么,中国品牌差在哪儿?是技不如人吗?明摆着不是。比亚迪的电动车技术,吉利的沃尔沃基因,放眼全球都是能上台面的。是价码太高吗?也未见得。中国品牌素来以物美价廉著称,但在克罗地亚市场,好像并没能把这招牌擦亮。

兴许,问题出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上。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常常过分着墨于技术参数和配置,反倒忽略了当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文化偏好。要知道,购车不仅是买个代步工具,更是活法儿的一种具象。欧洲人对汽车的解读,和咱们可能压根儿不在一个频道。

克罗地亚新车销量破9289辆,欧洲品牌为何一骑绝尘?-有驾

举个栗子,欧洲人更在乎汽车的操控性和驾驶乐趣,偏爱手动挡车型。而中国消费者则更看重舒适性和智能化配置,自动挡车型更得人心。倘若中国品牌还是照搬国内那套,把大屏、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玩意儿一股脑地塞进车里,欧洲消费者兴许并不感冒。

此外,品牌形象的打造也至关重要。欧洲消费者对品牌历史、文化底蕴尤为看重。中国品牌想在克罗地亚市场站稳脚跟,得下更大功夫去娓娓道来自己的品牌故事,塑造别具一格的品牌人设。

克罗地亚新车销量破9289辆,欧洲品牌为何一骑绝尘?-有驾

当然,中国品牌在克罗地亚市场也并非毫无胜算。克罗地亚的电动汽车产业正处在上升期,这没准儿是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一个契机。比亚迪等中国电动车企,可以瞅准这个风口,铆足劲儿推广自家的电动车型,抢占市场份额。

归根结底,中国汽车品牌想要在克罗地亚,乃至整个欧洲市场有所斩获,需要做的还多着呢。不单单是技术上的精进,更是对市场、对消费者、对文化的深刻体察和尊重。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中国汽车品牌,且行且努力!

单凭这份销量榜单,我们就能窥见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遭遇的挑战。当我们惯性地将缘由归咎于品牌认知度短板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市场策略和文化契合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