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

当大多数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感到“压力山大”时,福特汽车却用一份创纪录的财报让人眼前一亮——2024年营收突破1850亿美元,净利润逆势增长35%至58.79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一个百年车企的转型密码正在显现:既没有放弃燃油车市场的稳定基本盘,又在商用车领域开辟新天地,更在全球市场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传统业务稳如磐石,商用车成“增长引擎”

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有驾

翻开福特的成绩单,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燃油车部门贡献了286.2万辆销量,商用车业务更是以150.3万辆的成绩实现9%的增长。特别是在北美市场,福特Pro系列商用车凭借皮卡、厢式货车等实用车型,拿下了超90亿美元的利润,相当于每天进账近2500万美元。这让人不禁想起美国农场主的一句口头禅:“福特皮卡能拉得动整个谷仓”,如今看来,这些“铁汉子”也拉动了企业的现金流。

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有驾

商用车业务的成功并非偶然。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福特针对快递公司、建筑承包商等客户推出定制化服务,比如为亚马逊定制了带有智能货柜管理系统的电动货车。这种“接地气”的策略让福特Pro部门成为集团里最赚钱的业务板块,利润率超过14%,堪比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

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有驾

全球市场多点开花,中国业务扭亏为盈

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有驾

在海外市场,福特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中国团队通过聚焦出口业务,不仅实现7年来首次全年盈利,还让“重庆造”探险者SUV成为澳大利亚市场的爆款。更令人惊喜的是,福特南京研发中心开发的车载语音系统,凭借能听懂各地方言的“超能力”,成功返销北美市场。这种“东方智慧,全球共享”的模式,为传统车企的国际化提供了新思路。

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有驾

欧洲市场同样传来捷报。在德国汉诺威工厂,福特与大众联合开发的插电混动车型,既保留了美系车的强劲动力,又兼具德系车的精密工艺。这种跨界合作的产品上市三个月就拿下细分市场销量冠军,证明传统车企的“老树”也能开出“新花”。

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有驾

电动化转型稳扎稳打,技术储备厚积薄发

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有驾

虽然电动车业务仍在亏损,但福特的转型策略显得尤为务实。他们并没有像某些车企那样盲目追求销量,而是把精力放在技术积累上。比如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即将搭载在2025年推出的全新电动皮卡上。这款被内部称为“闪电二代”的车型,充电10分钟就能续航300公里,完美解决了电动皮卡用户的续航焦虑。

营收1850亿美元,净利58.79亿,逆境中福特破局之势渐显-有驾

在智能化领域,福特悄悄布局了一张“技术网”。与小鹏汽车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测试道路上累计跑了100万英里;与谷歌合作的车载系统,能通过AI算法预判车辆故障,提前提醒车主保养。这些创新看似低调,实则为企业未来的爆发积蓄能量。

成本控制“斤斤计较”,供应链韧性十足

面对行业价格战,福特练就了一身“省钱功夫”。在底特律工厂,工程师们发明了“零件变形记”——通过3D扫描技术,把燃油车生产线上的闲置模具改造成电动车零件生产线,节省了数亿美元设备投资。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智慧,让传统工厂焕发新生。

供应链管理更是充满亮点。当其他车企为芯片短缺发愁时,福特早与格芯半导体共建了专用生产线,关键芯片库存量始终保持在安全线以上。在墨西哥的铜矿投资,则确保了电动化转型所需的原材料供应。这种“把命脉握在手里”的战略眼光,让福特在行业动荡中始终步履稳健。

站在1850亿美元的营收高点上,福特没有停下脚步。2025年,企业计划推出搭载固态电池技术的概念车,与SpaceX合作的卫星通信系统也将上车测试。正如CEO吉姆·法利所说:“我们既要开着车看后视镜,更要透过挡风玻璃看清未来。”这家百年车企正在证明,传统与创新从来不是对立面——守住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勇敢突破,才是穿越行业周期的终极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