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碰撞起火后车门锁死的那一幕,仿佛还在眼前不断晃动。这才过去不到三个月,整个汽车行业便迎来了一场监管风暴。
工信部直接下达禁令,叫停了 千人公测,万人内测 这类智能驾驶营销的狂欢活动。特斯拉的车主们突然发现,方向盘脱手监测变得异常灵敏;宁德时代的工程师们连夜修改电池包结构,只为能通过新增的 150 焦耳底部撞击测试;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炮轰隐藏式门把手 “碰撞断电打不开”,而这一言论正催生出中国首个车门把手强制国标。
当自动驾驶这四个字从宣传页面上消失时,消费者才如梦初醒,意识到方向盘背后的真相。
2025 年 4 月,工信部要求所有车企禁用 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术语,统一改用组合辅助驾驶 这一规范表述。
在特斯拉推送的 OTA 升级中,方向盘监测逻辑彻底改变。只要驾驶员脱手超过 10 秒,系统就会立即触发三级警报,并强制退出功能。
更为严厉的是,涉及智驾功能的软件升级被纳入审批制,车企再也不能用 “夜间悄悄升级” 的方式解锁新能力了。某新势力品牌因在直播中暗示 “可全程放手” 被点名通报,官网连夜撤下了 12 处宣传标语。
“不起火不爆炸” 不再只是企业口号,而是成了生死线,电池安全迎来了最残酷的大考。
2026 年 7 月实施的动力电池新国标,将热扩散防护标准从 “5 分钟逃生窗口” 直接提升至 “零自燃爆炸”。
在中汽中心的实验室里,30 毫米钢锥以 150 焦耳能量三次撞击电池包底部,工程师们紧紧盯着监测屏上的温度曲线,说道:“过去那些底部防护薄弱的车型,这次直接就被判了死刑。”
更让车企焦虑的是新增的快充循环测试。经历 300 次快充后,电池必须通过短路试验且不起火。行业调研显示,近两成企业现有技术无法达标,某二线品牌已暂停两款新车型的上市计划。
隐藏式门把手那 “科技感” 的面具被彻底撕下,安全冗余设计成为了强制选项。
山西问界 M7 事故中,因碰撞断电导致门把手失效的悲剧,加速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的出台。新标准草案要求:所有电动门把手必须配备机械应急装置;隐藏式把手需增加荧光逃生标识,尺寸不小于 3×5 厘米;防夹功能需在 0.5 秒内自动回弹。在长城汽车展厅里,销售指着传统门把手对客户说:“魏总说过,隐藏把手减的那点风阻,远比不上人命重要。
当部分车企为满足新规而焦头烂额时,奇瑞瑞虎 8L 的工程师正在演示碰撞测试录像。85% 高强度钢车身在侧碰中保持完整,2060mm 帘式气囊瞬间弹出。更关键的是,其传统机械门把手在断电场景下仍可正常开启。技术总监指着电池包底部的双层防护板说:“这里专门针对 150 焦撞击测试做了强化,全系标配博世线控制动系统,38 米制动距离比新国标还短 12%。”
销售话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向。我们的智驾系统属于 L2 级,请您全程握好方向盘。某品牌销售培训手册新增了二十条禁用话术;电池安全测试视频取代了续航宣传片,在展厅屏幕循环播放;车门把手旁贴上了荧光标识,销售会特意演示机械开启装置。一位刚试驾完瑞虎 8L 的消费者感慨道:现在选车,先看碰撞报告,再看门把手有没有逃生开关,最后才问价格。
某新势力品牌因无法满足电池新国标,宣布延期交付旗下主力车型;传统车企紧急叫停隐藏式门把手选装包,召回加装机械应急装置;工信部曝光的三起虚假宣传案例中,涉事企业被暂停新车公告申报资格。一位电池供应商透露:“过去堆续航就能卖车,现在安全不达标直接出局,产线上每块电池成本增加了 8%,但没人敢讨价还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