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9X这车一出来,真的让我觉得它预售八成多是豪华车换购的。这个比例也让我直接联想到,消费者对高端二字的固化印象依然很深。你说,这只不过是个举例,但背后反映的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很多买豪华车的人,换到极氪9X,也不过是想多点面子,少点养车烦恼。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数据显示,说80%的用户预售来自豪华品牌替换,70%以上是5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用户。这几乎是个明显的迹象,引导我思考一个问题——极氪是不是在这块蛋糕上,打的旗号就是高溢价、豪华感?
其实说真心话,极氪9X的定位似乎很明确——把50万+这个高端市场拎出来,打豪华牌。与其他自主品牌比,最大差别在于他们追求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堆料,更是氛围、空间甚至品牌背书。像它的用料,配置都表现得很豪华范,比如说11块全景隔音夹层玻璃,这在同级别车里还真不多见。
但是,你知道吗?我心里却在想,豪华车的好处究竟在哪?价格贵?可能更多人会觉得,买个车,讨个面子、光鲜,看着就舒服。可实际上,这豪华感背后,很多时候是供应链的深厚功底。
说到供应链,有个比喻挺贴切:你买块好肉,是因为养殖场的管理严格,肉质才好。造车也是一样。极氪把库里南作为标杆,花了不少功夫在车内静谧性抬高——用了11块夹层玻璃,加入主动降噪,主流车基本就用了2-3块的标准。而库里南那么贵的车都追求静谧,咱们国产的豪华SUV是不是也应该追赶呢?(这句话其实我心里一直在想,毕竟不能只拼配置堆料,用户其实更在意体验)。
你会不会觉得这其实也是个套路?我有时自嘲感觉——在这个市场,还真是靠噱头围起来的,双主动降噪、900V高压架构、兆瓦级驱动,听得我一头雾水。深入想想,研发的背后,是技术的集成和供应链的博弈。
比如说,极氪9X用的浩瀚-S架构,算是他们本土化科技的亮点。很多品牌都在找技术差异点,拼配置,但真正能区分的,往往是深度融合的研发。背后,是研发团队狠抓细节,而供应商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像电池、或者驱动系统,这钱花得多,技术沉淀也越深。
我之前问了个朋友——你觉得这车值这个价吗?他笑了,说:反正我看了看,配置挺实在,要我掏腰包还是得看表现。
当然啦,价格1200km续航、零排放,问题不大,但百分之百的续航效率,还得看实际用车。百公里油耗——这里说的是电耗,我猜,估算它在18-20kWh左右(体感,因为不同驾驶环境差不少)。如果算到实际成本,加上一年跑2万公里,这电费可能要比想象中还贵不少——好在,现在一些地方还有充电补贴。
讲到这里,我还想起一个点:相比合资豪华车,极氪9X的价格标签其实是个心理认同的产物。你试想,同样是50万,买豪华还是自主?很多人说就得买BBA,但很多豪华车用料也没那么夸张,尤其是国产品牌出来拼配置,不一定比日系德系差得远。
你说,未来这样的换购潮会持续吗?我其实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消费者选择,真的是理性还是情感驱动多点?(这段先按下不表。)看似价格、配置,实际更是自我认同的表达吧。
极氪9X用豪华感撑起了整个价格牌,也为高端市场制造了新入口。外观硬朗,配置拉满,标杆还是要靠科技术量和用料说话。而我心里的疑问,是:在这场豪华竞争里,谁能笑到最后?还是说,终究还是市场尺度的博弈——性价比还是品牌感?
毕竟,极氪也只是个刚起步的年轻品牌,要在这高端市场坚持多久,还有很多不确定……甚至,我还在猜,超级换购的这个比例,到底能持续多久?可能,下次问问那些预订了豪华车换购的朋友就知道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