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签150亿大单,后脚专利被指抄作业,追觅汽车这波操作看不懂

得嘞,咱们来盘盘追觅汽车这事儿。

这剧情反转的,比坐过山车还快。

前脚刚在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对着中东来的金主们把酒言欢,豪取150亿大单,后脚就被人一榔头敲在了“全球首创”的招牌上。

那感觉,就好像你刚在朋友圈晒完新提的限量款球鞋,评论区就有人贴出了莆田同款的发货单,还比你早一个礼拜。

这年头,跨界造车就是一场“鱿鱼游戏”,规则简单粗暴: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追觅,一个做吸尘器和吹风机的,猛地跳进新能源车这片“修罗场”,不整点响动出来,怕是连个水花都见不着。

所以,当他们喊出要用7项专利“重构无序对开车门”时,你得承认,这嗓门是够大的。

“重构”,这词儿一听就让人膝盖发软,感觉不掏钱都对不起这个时代。

可就在香槟气泡还在会场里飘着的时候,一个叫“专利挖掘机”的公众号,跟个不请自来的纪委似的,抡着一把洛阳铲就来了,直接把追觅的“创新”刨了个底朝天。

这篇“讨贼檄文”写得贼讲究,字字诛心。

它告诉你,追觅那套玄乎其玄的“先平移、后转动”的开门方式,听着是不是特有未来感?

不好意思,福特汽车在2006年,我们还在用诺基亚砸核桃那会儿,就已经把类似的想法写进专利了。

更要命的是,同为国产新势力的吉利,在今年的极氪MIX上早就把这套玩明白了,而且,人家当时也脸不红心不跳地宣称自己是“全球首创”。

好家伙,这“全球首创”的帽子,难道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的?

人手一顶,先戴上再说。

这场景,活脱脱一出武林外传。

前脚签150亿大单,后脚专利被指抄作业,追觅汽车这波操作看不懂-有驾

你在台上刚喊完“天下第一”,隔壁桌就站起个壮汉也自称“武林盟主”,结果台下有人嘀咕:“这俩人练的,不都是咱村头王师傅教的广播体操吗?”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巧合,那接下来的事就有点“艺术”了。

那位“挖掘机”老兄,还把追觅专利图里的整车设计给挂了出来。

这么说吧,那车灯的轮廓,那传感器的布局,你要是挡住logo,说是理想L9和劳斯莱斯库里南喝多了生下来的“混血儿”,我指定信。

这已经不是“致敬经典”了,这简直是把人家的车开到自家设计室里,一比一地搞“临床研究”。

当然,追觅也不是傻子。

他们肯定知道这些“前人”的存在。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生存焦虑。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那不是红海,那是血海。

小米的雷军进来,都得先鞠三个躬,喊一声“前辈们多指教”。

你一个做家电的凭什么后来居上?

你得有故事,一个能让投资人听了激动、让经销商听了掏钱的故事。

“全球首创”,就是这个故事最华丽的封面。

更有趣的是个细节:这7项惊世骇俗的专利,发明人名单上就仨工程师,但负责申请的专利代理人,浩浩荡荡来了7位。

三个厨子炒一盘菜,旁边站了七个报菜名的。

前脚签150亿大单,后脚专利被指抄作业,追觅汽车这波操作看不懂-有驾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道菜好不好吃可能还在其次,关键是菜名一定要响亮,菜单一定要精美,最好还能引经据典,证明这道菜的“历史传承”和“宇宙首创”地位。

这操作,与其说是技术创新,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法律和营销行为艺术”。

最魔幻的,还是那150亿的订单。

就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还在为“首创”的归属权吵得不可开交时,人家真金白银的合同已经签完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资本眼里,故事可能真的比事实更值钱。

只要你的车看起来够酷,概念够新,能让中东的王子们觉得开出去有面子,那它是不是真的“首创”,重要吗?

也许并不。

截至目前,追觅官方还稳坐钓鱼台,不回应,不解释。

高手过招,有时候沉默是最好的武器。

但互联网的记忆,比金鱼长久,也比你我想象得更具攻击性。

所以,这事儿给所有在泥潭里摸爬滚打的创业者上了一课:牛可以吹,但要做好被戳破的准备。

在一个人人都能当“挖掘机”的年代,想靠一个“首创”的名头就一劳永逸,恐怕是想多了。

真正的“护城河”,从来都不是你喊得有多响亮,而是你做得有多扎实。

前脚签150亿大单,后脚专利被指抄作业,追觅汽车这波操作看不懂-有驾

毕竟,潮水退去之后,谁在裸泳,大家伙儿可都看得一清二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