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没啥核心技术,为啥还能成中产家庭标配?2025年销量暴跌前的真实一幕

理想汽车没啥核心技术,为啥还能成中产家庭标配?2025年销量暴跌前的真实一幕

小区门口那家理想L7,车主王姐去年还天天晒娃、露营照,最近突然在群里吐槽:“奶粉券都送完了,这车咋越来越多?”我记得她当初选理想,就是看上后排能放动画片,孩子不闹腾。其实这事儿说起来也怪有意思——谁家买车不是先问老婆意见?“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词,听着像卖家具,但偏偏就能把三十万的SUV卖出百万气场。

我第一次坐理想,是邻居李叔请吃饭,他直接开着去菜市场。后备箱装了一堆水果蔬菜,还顺手从座椅下掏出个保温杯——他说这个真皮座椅带加热功能,“冬天接孙子回来不怕冻”。李叔是典型的老派工程师,以前死磕技术参数,现在只关心空调够不够凉、后排空间能不能躺平。“增程器啊,说白了就是个心理安慰,”他边抽烟边念叨,“油电随便切换,我懒得琢磨续航那些玩意。”

理想汽车没啥核心技术,为啥还能成中产家庭标配?2025年销量暴跌前的真实一幕-有驾

其实圈里都知道,理想没有比亚迪刀片电池,也没华为智驾那套黑科技,更别提特斯拉那些玄乎创新。但你要说它差吧,又有点打脸。维修师傅老宋讲过一次笑话:一辆GLC来做保养,那接缝宽得塞进指甲盖;反观隔壁新到的L8,用他的原话,“缝隙抠都抠不开,这活干得细。”还有防夹手窗户、儿童座椅联动空调这些冷门配置,不显山露水,却让验车时妈妈们摸半天。

线下活动更是一绝。我陪表妹去过一次“家庭日”,烘焙课搞得跟幼儿园一样热闹,她直接拉闺蜜团定了五台,说是买圈层入场券。这APP社区也挺邪乎,每天有人晒娃晒心得,一帮人讨论怎么用冰箱存母乳,有时候还分享亲子自驾路线。我见群友自测过增程模式:市区用纯电跑学校超省钱,高速上烧油不用找充电桩。“奶爸专属”,他们戏称。

理想汽车没啥核心技术,为啥还能成中产家庭标配?2025年销量暴跌前的真实一幕-有驾

深圳某母婴店老板私下抱怨:“买三罐奶粉送试驾券,有妈为了抢券吵到报警。”这种跨界营销,把用户变成销售员。有次逛商场碰见销售顺嘴一提:“我们和旅游平台合作推亲子路线,下单送酒店优惠。”不得不佩服,他们是真懂中国人心思。

也不是没有槽点。小鹏G6那会儿刚上市,同事阿豪兴冲冲去试驾,一顿操作发现安全带卡位难找,还嫌内饰不像上一代舒服。他回来说还是理想方便,一键解决带娃痛点。而问界M9呢,据说二排座椅不能完全放平,有奶爸直呼设计师没带过孩子。这些都是微信群里的碎碎念,可真到了选购时就变成决定因素。

理想汽车没啥核心技术,为啥还能成中产家庭标配?2025年销量暴跌前的真实一幕-有驾

BBA低配倒车影像还要加钱,北京王哥常拿这事开涮:“选装单比离婚协议厚!”但现在连空气悬架、电吸门这些以前高端才有的,都被理想标配进来了。有时候路况不好,比如南方梅雨季节积水多,那悬架升降功能真顶用,我自己体验过几次,比传统SUV稳妥不少。

争议肯定也不少。技术派朋友经常喷增程器效率低,说丰田混动更强。但我舅舅去年生病跑医院,全靠这可油可电撑住长途,他感慨一句:“关键时候能救命,再牛逼技术,不如老婆一句‘好用’。”

理想汽车没啥核心技术,为啥还能成中产家庭标配?2025年销量暴跌前的真实一幕-有驾

最近二手市场开始流行起“冰箱彩电视”的段子,好几个朋友打算换新款,都在犹豫政策卡脖子的风险。一位修车师傅悄悄透露,新政出来以后增程车型可能不好转手,要么提前处理,要么等等再看风向。不过实际体验下来,这种移动客厅确实改变了很多家庭生活方式,小孩写作业不用挤充电桩,大人路上敷面膜喝咖啡……上海郊区张姐甚至把它当移动办公室,每周末约客户谈合同,就在副驾驶泡茶聊天。不少同行现在学着模仿,但味道总觉得差那么一点,人情味和细节抓不到精髓似的。

至于未来嘛,今年七月销量一下掉四成,好多人说这是行业洗牌必然结果。有些品牌靠模仿反超,有些则陷入价格战泥潭。到底还能靠什么续命?朋友圈有人夜深发图,只留下一句:“所谓技术,不过是递钥匙的时候,多给用户一个选择。”

理想汽车没啥核心技术,为啥还能成中产家庭标配?2025年销量暴跌前的真实一幕-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文中对话及生活插叙等环节,如需进一步了解请查阅相关渠道或实地走访各地门店与维修站经验分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