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SU7:原"小米智驾Pro"现改为"小米辅助驾驶Pro"
Pro/Max版SU7:原"小米智驾Max"调整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这一改动虽小,却透露出小米在智能驾驶宣传策略上的微妙变化。
改名背后:是技术调整还是合规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更名可能有三大原因:
法规合规性
近期,国内对"自动驾驶""智驾"等术语的监管趋严。小米此举可能是为了避免夸大宣传,更符合《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中对L2级辅助驾驶的规范表述。
用户预期管理
"辅助驾驶"比"智驾"更能准确反映当前技术水平,降低用户对"完全自动驾驶"的误解风险。特斯拉、小鹏等车企此前也做过类似调整。
技术路线优化
"端到端辅助驾驶"的新命名,可能暗示小米正在采用更先进的AI模型架构,即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链路一体化方案。
5月购车福利加码:终身免费辅助驾驶
配合这次更名,小米在5月1日推出了新的购车权益:
5月1日-31日下定用户,可享价值8000元的Nappa真皮座椅
辅助驾驶系统终身免费(原计划可能收费)
这一举措明显是为了刺激销量。考虑到小米SU7在4月交付量已突破28000台(数据来自小米汽车官方),5月的促销政策或将进一步推高市场表现。
交付量解读:小米SU7为何卖得火?
根据小米汽车数据中心统计,2025年4月SU7实际交付量超2.8万台。这一成绩在25万-3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中表现亮眼,成功原因包括:
性价比突出:标准版21.59万起,配置却对标30万级车型
生态联动: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吸引"米粉"
不过,随着产能爬坡,小米仍需解决交付周期长、售后服务网点不足等问题。
行业观察:智能驾驶宣传为何集体"降温"?
小米并非首个调整智能驾驶命名的车企。近年来,包括理想、蔚来在内的多家厂商都开始采用更谨慎的表述,例如:
蔚来NOP+→"领航辅助"
这种趋势反映出两个行业现实:
技术局限性:现有L2系统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与消费者期待的"自动驾驶"仍有差距
对于准车主,如何看待辅助驾驶功能?
保持双手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接管
复杂路况手动驾驶,如暴雨天气、施工路段
定期升级系统,厂商会通过OTA优化性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