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有点冷,结果它默默打开了车载KTV还切了首《凉凉》,你说这算不算一种黑色幽默?在智能汽车的浪潮里,我们听了太多关于颠覆的故事,可最后落到自己车里的,大多还是个反应慢半拍、脑子不太灵光的人工智障。我们对语音助手的期望,已经从能动口就别动手的偷懒,退化到了还不如我自己来的无奈。
但这事儿最近好像有了点转机。一份来自中汽研的AI语音评测报告,在圈子里激起了不小的水花。本以为会是新势力们继续神仙打架,没成想,榜首的位置被一辆叫吉利银河M9的新车给占了,得分8.29,不高不低,却刚好压了对手一头。
这就很有意思了。银河M9背后,站着一个叫Eva的智能体。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程序,吉利给它的定位是超拟人情感智能体。这词听着有点玄乎,但报告里的数据却很实在。比如唤醒,你喊Hi Eva,一千次里它能理你998次,这可比家里那位靠谱多了。而且反应也快,半秒多一点,在你话音刚落的时侯,它就已经准备好听你下一句了。
更绝的是它的脑子。很多车机,你跟它多说两句就宕机了,得重新唤醒。但Eva能撑住10轮对话,还能同时处理好几个指令,你说关窗、开空调、再放点音乐,它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连黟县、桦甸这种一不小心就读错的地名,它都能准确识别。这背后,是阶跃星辰的端到端AI语音大模型在撑腰,让它不仅听得懂,还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报告里也提到,银河M9在一句话说完所有指令(Oneshot)这个功能上,暂时还是缺失的,这也让它在高阶功能上丢了些分。
但真正让人觉得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那些数据无法完全量化的情商。比如它有个AI无感车控,下大雨起雾了,不用你吭声,它自己就把雾灯打开了;进隧道前,它会悄悄关上车窗。这种主动的关心,更像个有经验的老司机,而不是一个等着你发号施令的机器。
这种默契感的来源,是一个叫流动记忆AI大模型的东西。它会默默记住车上不同人的习惯和喜好,给你老婆放她爱听的老歌,给孩子讲专属的睡前故事,甚至还能通过调整语气,跟你说悄悄话。这让我想起电影《Her》里的场景,一个懂你、陪你、甚至能进化的虚拟伴侣,似乎正在车里成为现实。
最终,所有这些技术都落回了主观感受上。中汽研的评测里,银河M9在这一项拿到了7.84分,特别是在情感化交互和语音个性化上,得分很高。用户甚至可以自己捏一个专属的Eva声音,从语速到音色,都能定制。这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功能竞赛,进入了个性化表达的范畴。
所以,当别的车企还在卷识别率百分之多少、响应速度零点几秒这些冰冷参数时,吉利似乎想换个玩法,开始跟你聊情感、智慧和默契。汽车座舱的智能化,可能真的要从一个执行命令的工具,变成一个有温度的出行伙伴了。
以后在车里,或许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助手,更是一个能听懂弦外之音的灵魂伴侣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的车真能懂你所有的小心思,你会觉得温暖,还是会有点害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