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

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

今年这热浪真是没完没了。南方这边,气温一上来就是四十度起步,我家楼下那块露天停车场的柏油路面都快能煎鸡蛋了。最近和小区里开新能源车的邻居们唠嗑,发现一个比一个焦虑:有人刚充满电出门,还没跑远就掉了一大截续航,有人直接关空调硬扛,还有人拿着手机不停刷附近充电桩地图,说怕半路趴窝。

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前几天在群里还看到个段子:有哥们晒图,说他车明明写着520公里续航,这天一开空调,高速上愣是不到400公里就报警。这可不是段子——我自己也试过。周末中午三点多,太阳毒得要命,我把朋友那台蔚来ET7借出来,在露天停了四小时,用红外枪量了一下底盘位置的温度表面,也就42℃出头,比旁边地砖还低点。我纳闷,就问搞研发的小舅子,他说现在主流品牌都给动力电池装液冷系统了,其实跟空调原理差不多,就是用乙二醇溶液循环,把热带走,不像早些年那种风冷靠吹。

不过,不同牌子的技术差距还是挺大的。有次修车店碰到个师傅闲聊,他说有的新势力车型省成本,用的是风扇散热,那夏天快充时包体温度飙到五十五六度也正常——虽然国标卡在60℃以内,但你老这么烤着,总归对寿命不好。他顺嘴又提一句,比亚迪刀片那个蜂窝结构+液冷组合确实稳当,上回他们店连冲三轮快充,都压在45℃左右。我听完记住一句话:买车别光看表显续航,多问一句“你家这个是啥散热方式?”毕竟风冷和液冷区别真不小。

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再说回来,小区楼下中午12点我蹲过一次自助桩,一会儿工夫来了六辆纯电,有俩年轻人直接插枪开始冲,还特意先打开后备箱透气,说给“动力舱降降火”。其实这招用处有限。我做过实验,把一台搭载三元锂的大白停外头暴晒1小时(地面62℃),直接插快充30分钟后包体升到53℃,功率从120kW掉到了90kW;但如果提前全开门窗、吹10分钟外循环,再去冲,同样半小时下来最高47℃左右,而且功率基本稳定。这说明啥?其实高温本身倒不是最大问题,而是冷热交替容易让里面起水汽,对线路腐蚀才麻烦。所以现在聪明点的厂家,比如特斯拉、小鹏之类,会自动预启动制冷功能,让你插枪前已经帮忙降好一点温。不过师傅总念叨,“别等剩10%才想起来找桩,那时候最费劲。”他说得对,因为低SOC(剩余容量)时内阻大,更容易发烧啊。

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还有一种误解挺普遍:“夏天空调猛、掉得快,是不是我的新车有毛病?”山东老刘去年换新,他媳妇嫌弃每次出去玩都紧张兮兮。后来4S技师解释,其实很多品牌为了保护寿命,高温会主动锁住部分容量,相当于“藏”起来不用,这样可以防止过放或过充。“70千瓦时额定,你夏天地板油最多只能动65千瓦时。”所以显示缩水很正常,并非衰减。但要是真放任它长期满格暴晒,比如假期丢露天地库3-5天不动,那可真危险。一位邻居去年冬天天天天加班忘记挪车,到秋后一查续航,一年少了8%,而别人同款只掉2%。慢慢大家也懂行些,现在习惯性留50-80%之间,每月补一次慢充。

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偶尔还能听见维修圈八卦。有位做二手生意的大哥吐槽,今年入手的一批旧纯电,大部分都有轻微虚标问题,但仔细翻维保记录,只要之前注意日常养护,没有出现什么极端高压或者深度亏电情况,即便一年两年下来健康值依然稳妥。他还专门提醒我,“千万别信‘急刹/急加速伤害最大’这种谣言,其实比不上长期高负荷+长时间暴晒来的损耗大。”

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顺便提几个生活碎事儿:比如隔壁王姐家的欧拉猫,每次夏天下班回家,她第一件事就是不开座椅通风、不碰方向盘加热,她说这样能省不少负担;还有售后技师悄悄告诉我,现在一些智能仪表盘能查内阻数值,如果哪一天突然跳到8毫欧以上,就该注意是不是需要检修维护啦。有的新款甚至配备带主动进气格栅,可以根据环境实时调整进气量辅助散热,不过据销售私聊,这配置实际效果嘛……仁者见仁吧。

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最后讲个趣闻,上个月小区地下室突然断网,好多人排队抢临街超市旁边唯一还能扫码支付的直流桩,我蹲那等号的时候遇上一位老爷叔,看他操作娴熟,一边打电话一边指挥孙女搬东西。他淡定地把窗户摇下一条缝,然后顺手把音响声音拧大,两个人就在副驾吃西瓜消暑——完全不像我们这些新司机似的天天盯屏幕焦虑。他笑呵呵跟我说:“孩子啊,这东西终究只是工具,该怎么舒服怎么来。”

40℃高温暴晒后,电动车电池实测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