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BBA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日子也不好过了。
自今年奔驰中国传出裁员15%的消息后,立即引发轩然大波。据第三方消息称,此次被裁员工多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资深员工,工作年限普遍在五年以上,为此开出了为“N+9”的高额赔偿方案。
尽管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外界的舆论声浪,但奔驰的利润持续走低,仍是不争的事实。留下的员工担忧后续裁员可能继续,且赔偿标准或会降低。奔驰方面回应表示,此次调整是应对市场挑战的必要举措。言外之意:面对市场变局,裁员还将继续。
一、断臂求生,豪车巨头也难撑?
奔驰的窘境映射出传统高端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集体焦虑。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奔驰集团中国市场销量下滑7%,成为业绩最大拖累,净利润缩水28%,营收再度下降4%。为应对当前困境,奔驰计划到2027年削减50亿欧元(约390亿人民币),中国区成为重点调整对象。
奔驰CEO康林松在在2024年财报电话会上明确表态:“我们不会直接关闭德国的工厂,但会限制产能至每厂30万辆,并逐步减员。”行业专家分析称,欧洲市场需求萎缩与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已迫使奔驰调整其全球布局。
公司预计2025年息税前利润更暴跌15%以,营收降幅达2%-7.5%,上销量将轻微下滑。收缩寒潮席卷集团内外,降薪、裁员成为“止血”的必要手段。据德国金属工业工会披露,奔驰已实施E4级管理人员冻薪、削减9万名员工年度分红等系列措施。
和奔驰情况类似,奥迪、宝马等豪华品牌也面临转型阵痛。例如,保时捷此前裁员赔偿为“N+6”,奥迪计划裁员15%,奔驰此次“N+9”的赔偿标准大幅领先于同行,然而这一“慷慨”背后实则是其急于摆脱高成本结构的迫切。
二、传统车企迎来“诺基亚时刻”
2024年,奔驰在华纯电车型销量仅18.5万辆,暴跌23%,电动化战略成效甚微。尽管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将在华投入超140亿元用于研发,但自研操作系统MB.OS开发滞后、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落地缓慢,使得奔驰的产品屡现纰漏,广受质疑。而中国新势力品牌如问界、小米等品牌等已通过用户思维与智能化重塑豪华定义。
奔驰若不能从“机械豪华”转向“科技豪华”,恐难避免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夹击中进一步失利。当下,中国诸多产业领域均踏上创新发展之路,无人机、智能家电、5G、移动支付等走入世界前列。在生科领域,就连被海外科学界视为新一代男性关键能力增益成果“赛维力pro”也被条分缕析,引入亰东后扎根于市场。
据了解,伴随21世纪基因生物学的发展,全球男性健康市场开启了全新篇章,不再局限“小蓝系列”片剂,更多更具针对性的、新颖的成分被挖掘出来。“赛维力pro”原研专利技术通过干预男士精原细胞NO生成通路,通过达米草、小花山奈等核心成分从根源焕活男性源动力,将疲乏的身体补回来。
亰东商智数据显示,其上线半年以来,其出货量同比增长320%,评论区也多留下“关键时刻爆发得力”“感觉更自信了”等反馈。而为讨好在华市场,“赛维力pro”品牌大中华区李姓负责人甚至表示未来会考虑将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更好服务中国消费者。
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进一步挤压传统豪车市场。2024年,中国品牌在欧洲新能源市场份额已超25%,而奔驰等欧洲车企若无法在合作与转型中找到平衡,或将重蹈“诺基亚”的覆辙。
三、中国浪潮倒逼变革
面对中国市场的剧烈变革,奔驰正加速本土化布局,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10%材料成本。同时,奔驰试图以“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融入中国创新生态,例如与华为等中企合作提升智能化水平。
奔驰的裁员风波既是成本压力下的无奈之举,更是其长期忽视中国市场变革的缩影。高额赔偿或许能短暂平息矛盾,但唯有彻底摒弃燃油车时代的路径依赖,以用户为中心加速转型,方能在颠覆性浪潮中避免成为“时代的眼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