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的汽车圈,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浮想联翩,每次都能在新闻里看到它穿插上阵,走在风口浪尖,却又默默扎根下沉市场,这个主角,不用多说,肯定就是奇瑞了。
大家可能都会纳闷,奇瑞不是那个“家喻户晓的老品牌”吗?一说国产车,大家想到的无非就是比亚迪、吉利、长安和奇瑞等等,可说奇瑞要上市了,居然有不少人感到诧异——这名字也算是见证了不少家庭的第一台车啊,怎么到现在才要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是不是卡Bug了?难不成之前几十年都是“憋大招”?你看,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喝着资本的汤,蹭着流量的风,没几下就估值上天了,奇瑞倒好,卖了二十多年车,真正上市还得准备这么久,里头是啥玄机?这剧情设计得比悬疑剧还会吊胃口。
回头扒拉奇瑞这些年走过的路,发现它的上市史,简直可以拍一部“上市未遂往事”,主角坚韧,剧情起伏,细节丰富到让人忍不住想微博追连载,你信不信?最早的一波折子事,得追溯到2004年了。那会儿奇瑞还处在“大干快上”的黄金年代,什么叫自信爆棚?那就是觉得自己后劲很足,只差一个资本助推就能一飞冲天。正当它磨刀霍霍准备IPO,突然在股权问题上,被上汽绊了一跤。说白了,上汽当年可是友情投资,一下就拎走了20%的股份,嘴里说着“帮你一起玩儿大的”,等奇瑞想自己上场打比赛,人家立马要加码,说每次上市得再多买,控制权你还不能含糊。这搁谁能忍?你养的小伙伴转头要做你的老板,这事搁谁活得都不痛快。结果,这第一次上市尝试,直接卡死在股权这道窄门前面,像极了婚礼前的悔婚现场,剧情戛然而止。
挫折了几年,奇瑞也不是那种轻易被KO的小强。到了2007年,又是一波上扬期,尤其是靠着QQ(不是企鹅那个,是那辆风靡一时的国民小车!)大杀四方,销量爆表,行业里那时候真有种“我要封神”的气质。按理说,这年头没人能拦得住它上市的脚步吧?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品牌一扩张,搞了七八个子品牌,什么旗云、瑞麒、威麟……搞得比“多胞胎家族”还壮观,外边人看花了眼,里面人都管不过来。再配合国际金融危机的莫名冲击,本想闯闯海外市场,结果南墙撞了个遍。投资人一看,这剧本写得不靠谱,主动开溜,热钱哗啦啦地撤退,上市的事,就像锅里煮的鸡蛋,眼瞅着快熟了,锅底突然塌了,一切归零。
再往后,到了2016年,奇瑞又燃起一把希望的火,这次搞得更专业了,走借壳上市路线,试图搭乘“海螺型材”这艘顺风船。不料证监会上头看了看,觉得你这个壳有点蹊跷,人家压根没沾汽车,那这买卖就算了吧。碰上新能源大势正猛的节点,奇瑞那会儿呢,还在脱节,虽然摸索了“小蚂蚁”这种电动小车,但说实话——作为“尝鲜”,确实谈不上冲劲十足。当时的新能源江湖,已经是比亚迪遥遥领先,蔚来、小鹏、理想半道杀出来,那可真是风口上的猪都能飞,奇瑞却像个还没明白游戏规则的老选手,眼睁睁看着别人拿奖杯。你说遗憾不?结果谁都猜到了,上市再次搁浅。
折腾了五轮,多少人已经以为“这可能就是奇瑞的命”,上市这事会不会成了天边的月亮?万万没想到,第六次出手,奇瑞总算把资本市场的门撞开了。这剧情,像不像那种集齐七颗龙珠才能召唤神龙的情节,蛇皮走位,曲线救国,终于摸到了外面的阳光。大家伙也都在问,奇瑞这次有什么“洪荒之力”?说白了,还是业绩亮眼,几乎靠硬实力正面刚。年销售收入4800亿,给所有资本两耳光:这才叫真金白银。这些年“新造车”们天天讲故事、吹泡泡、骑着风口飞,不少是“亏着过日子,估着几十上百亿”,真正能闷头赚大钱的,奇瑞这种活化石级别的公司,几乎凤毛麟角。要说奇瑞“慢”,其实更像是那种苦等一个真成色的爆发契机,而不是用“PPT造车”糊弄市场。
翻一翻股东名单,有人还觉得奇瑞离不开国资,其实现在的奇瑞,也已经不是那种“铁板一块”的老国企了。安徽国资是老大没错,不过混进来的民营资本也不是吃素的。员工持股平台那一块,其分量可不轻,比许多名义上的国企要灵活多了。如果你还觉得“国有企业等于墨守陈规”,那真得用放大镜再看看。尤其是立讯精密这种大玩家,早已投身供应链,既帮奇瑞找配件的出路,也能推着自家生意上价。说难听点,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格局,才是现代金刚钻,谁都捏不碎。
再往前看,今年上半年,奇瑞销量又立新高,增长了54万部,后半年的销售窗口一开,几乎每月都能突破10万台——你说这不叫供不应求那叫什么?国内的汽车龙虎榜上,奇瑞现在紧跟比亚迪和吉利,月销量能稳坐20万以上,说是“铁三角”,不夸张。比亚迪、吉利已经冲到全球十强,奇瑞眼瞅着就是老三,“进世界十大”,这个目标看起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靠谱。要知道,过去多少国产品牌,顶多是“出口点散货”,撑死做个“地区之王”,奇瑞现在却能称得上“全球型企业”,这背后的底气,不是随便歪打正着能有的。
回头讲,奇瑞这些令人窒息的上市关卡,真的是每一道都值得回味。到底是天意弄人,还是自己的选择?我觉得咱也别圣人视角,什么“凡事皆有因果”。大多数时候,现实比故事更魔幻。汽车圈本身就是变幻无穷,风口轮到谁,谁就能一飞冲天。但关键是,这种“持久耐力战”,比拼的是谁熬得住,谁更能踩对节拍。那些年一波波的PPT玩家,风头搞完一茬又一茬,最后剩下的,还不是这些真靠卖车吃饭的老选手。
也难怪,奇瑞这回上市成功,立刻成了舆论场的热搜话题,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替它打抱不平,还有人质疑:早干嘛去了?你不如早上市分一杯羹!但其实,错失风口未必是坏事,早一步进资本场,说不定还能被割韭菜,来来回回被市场评价绑架。如今靠着真金白银再上新台阶,才最有底气讲“我是被时代检验过的”。
奇瑞的故事,当然还没有完结。有人说,后来者居上,早晚要和比亚迪、吉利争个高下,说不定哪天还成“世界前三”,谁知道?但坦白讲,这种久经市场锤炼、资本煎熬后的企业,最大的底色,就是抗打击能力特别强。抛开花哨包装,你会发现,无非就是一句话:真正的巨无霸,慢慢来,但总会到。
最后,咱说点人话——汽车圈子没有永远的头部玩家,也没有永远的落后份子,就看谁折腾得起,谁等得起,谁爬得起来。奇瑞用二十多年的扎实积累,换来这一次全方位的“大杀四方”。有些人等不来风口,只能熬出曙光。也许,市场的味道就是这样,有人靠PPT吹风,有人靠实打实卖车。谁知道呢,下一个奇瑞会不会又藏在你我身边?
说到这,大家觉得奇瑞上市晚是得还是失?你觉得靠硬实力走到资本市场,跟踩风口比,哪种路更有看头?评论区见,咱聊聊!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