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兰博基尼,这牌子总让人一激灵——“有钱人的大玩具”、“上天的暴龙”、“大马力的钢铁野兽”,这些形容,你在网上随处能看到。可问题来了,兰博基尼到底厉害在哪儿?又凭啥让无数男人女人都为它着迷?它贵得离谱,有用吗?我们得琢磨琢磨。
我们都知道,兰博基尼最早不是为了什么情怀、梦想,而是创始人费鲁吉欧·兰博基尼觉得法拉利不给面儿——自己买了一台法拉利,结果老有毛病,找恩佐·法拉利理论,被怼了回来,一怒之下,干脆自己造超跑。这事儿放在中国就是“你修空调不专业,我就自己造个空调厂”。你说这事儿有多中二?但事实证明,有时候,真得有人“轴”一下,世界才会精彩点。
兰博基尼一上来就立规矩,先是搞出个350 GT,声音比谁都大,马力挺高,但说实话,也没啥特别。直到Miura诞生,这车一出来,全世界都懵了:以前都把引擎放前头,这货把引擎搁屁股后面(严格来说是中置),马力比法拉利还狠点,最关键是设计潮到爆,好像在说:“你们这些旧派超跑都该让一让道。”一台破Miura到现在古董市场还炒成天价,就懂它分量了。
我常想,汽车制造业,其实和追女朋友差不多——只要你敢和别人不一样,就能赢得关注。兰博基尼就在这一点上,玩的花活特别多。你注意啊,车门得是剪刀门,车身必须楔形,颜色不允许老实巴交。可能你觉得夸张,但有钱人就喜欢别人都看自己,也喜欢外形得带一点中二气质。这就是兰博基尼的命。
后来到了Countach,直接把“科幻感”这词引到现实。剪刀门一亮,大街上的人人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跑车。进到Diablo,马力大到无理取闹,什么气动套装、防滚架、轻量化,全玩明白了。那会儿,赛事也是争得不要不要的,赛道上各种“恶魔”横冲直撞。可以说,那时候兰博基尼是地球上最有个性的品牌,压根儿不屑和谁一条道走到黑。
到了21世纪,兰博基尼走到一个坎儿。公司经营不善,被奥迪收了(其实还是大众集团掌控)。按说这要是国产品牌,分分钟变德味大皮鞋,但兰博基尼人家玩反套路,既把德国的技术引进来(工艺更靠谱),又死咬住自己那股子“野劲儿”。你别说,真的玩出了新高度。Murcielago、Huracan全都走上了赛道,V12、V10发动机玩命喊叫。你说它不环保?人家根本不搭理你,“我只关心怎么能更快更野”。
再来看大家老提的“实用性”。有网友说:“一辆两百多万的兰博基尼,除了在马路上挪动,能有啥用?屁股都坐得发麻,发动机一响,邻居都以为地震。”这事说得真不冤。的确,兰博基尼日常开,没啥舒服的。你买不能买菜,不能拉货,你下地库提心吊胆,开长途又颠。城市里开,确实发挥不了,纯粹装个排面。
那买兰博基尼的人图啥?装B吗?这词看似贬义,其实也挺实际,但不全是。买车那一刻,首先你钱包得够厚吧,门槛本身选掉90%的人,剩下的够花得起这个钱,肯定不差那点油钱、保养钱、税钱。他们追求的就是那个地位认同感和品牌的象征意义。你可以说“我天天996攒钱买个车有啥用”,但人家真富人想法是“我买了就图个乐子,图个个性,别人没有的我有”。这种消费跟你买耐用消费品完全两回事。
我们再往深了想一想。为啥兰博基尼设计就得这么夸张?为啥引擎老放在屁股后面?为啥马力非得百八十匹往上堆?如果兰博基尼当年也像丰田、本田,专心做个省油小车,今天肯定活得不错,没准一辆车能养活一家四口。但那样的兰博基尼和今天的兰博基尼就不是一个东西了。这叫“不疯魔不成活”,它要是通情达理,就完全不特别了。你看法拉利、保时捷、迈凯伦,一个一个技术都硬,但比做派,兰博基尼总是最“跳”的那个。你说他就是汽车界的朋克青年,身上带劲、骨子里傲气,活成了无数人精神补偿的样子。
聊到这儿,你再看近几年新出的Urus、Revuelto,一辆玩SUV,一辆玩混动,咋看都不像六七十年前那种惜字如金的大马力暴力机器。是不是背叛了自己?你还别说,这正是兰博基尼的聪明之处。现在世界变了,大家都讲环保、讲智能、讲实用,啥V12、V10纯靠汽油咆哮的时代快结束了。你还老抱着V12不撒手,最后可能就是等死。所以,即便做混动、做SUV,兰博基尼还是把原来的做法用到极致:比如Urus动力依然爆炸,外形依旧杀马特,Revuelto直接马力上千匹,做到了油电结合中的地表最强。换成别人,可能混动就变乏味,可兰博基尼非但没变软,还野上加野,直接冲击世界。
但凡看懂这事的都能理解——兰博基尼的核心价值,其实不是“谁最快”,更不是“最实用”,而是拿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砸到世界面前:我不服从规则,我要做我自己,我Le me see——这其实挺鼓舞人心。你说谁活得没点约束?小到你和我,大到一个行业,一不留神不就得安安稳稳做“性价比之王”。但兰博基尼偏不,把“不讲理”和“做自我”放大成生产力、艺术力。这玩意,才是让它牛X的底气吧。
转头来说说车价。现在Urus两百多到三百多万,Revuelto六百多万,配件还得花一堆钱,维护动辄几十万。贵吗?是贵。我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奔驰宝马开着也不便宜,修理一碰也是肉疼。兰博基尼其实更像是“展示件”——艺术品、身份象征、圈层密码。说白了,即使你真有钱能天天开,可能轮胎没磨完,你自个儿先烦了。毕竟,这车最大价值不是“用”,而是“炫”。
你们有住豪宅一个房间专门放鞋的、有上班背Prada手提包的、有人写“我有钱就买帕加尼”的,那买兰博基尼也是同一个道理。它不解决出门这件事,而是给了你一种和“普通”二字划清界限的通道。
有朋友问我,如果中了五百万彩票,会不会买台兰博基尼?老实讲,我未必会。倒不是不喜欢,是明白这种消费跟“刚需”没关系。可要是有钱到根本不在意几百万出手的地步,搞一辆留着也是情怀。你不喜欢机车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明白骑哈雷摩托是啥滋味;你不痴迷超跑的,肯定没法体会V12轰鸣里那种“撸管也没这么爽”的快感。
其实,兰博基尼的伟大也好,局限也罢,都在于它敢于与众不同。它是每一个生命里未被满足的那份骚动,是对现实“就不服气”的倔劲,是你在漫长平庸、琐碎压力下,偶尔还能幻想一下自己是世界主角的证明。哪怕你一辈子没买过兰博基尼,没摸过,没坐过,只是路上看到它,心里嘀咕一句“牛X”,这品牌就算没白活。
最后一个问题,你喜欢兰博基尼吗?为什么?其实仔细琢磨,不在于车本身,而在于你心底有没有那种不肯安分、非要撒点野的火苗。哪怕你此生不会拥有这样一辆车,但要是那火没灭过——那就是你自己的“兰博基尼”时刻。
谁都该留点自己的叛逆,哪怕只是想一想,也挺美的。
你们有啥想法,评论区随便聊聊。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