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件大事儿,估计很多人都听说了,就是德国人自己把从中国进口的一批崭新的大众汽车,亲手送进了废车厂,用液压机一辆一辆给压成了铁饼。
这事儿听起来就挺离谱的,新车啊,连保护膜都还在,就这么给毁了,图啥呢?
难道是车有质量问题?
还真不是。
这背后的原因,说出来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它牵扯到的不只是几辆车,而是关乎咱们普通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以及一些跨国大公司不想让我们知道的定价秘密。
事情得从一位德国的汽车进口商说起。
这位老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他看到,在中国市场上,上汽大众生产的一款叫ID.6X的电动车,配置相当不错,空间也大,售价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20万出头。
可他一回头看德国本土市场,大众卖的一款技术平台差不多、但尺寸还小一点的ID.7,价格竟然要卖到46万多人民币。
这中间差了一倍还多,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位经销商脑子一转,这不就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吗?
他想,我把中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大众车运回德国卖,就算加上运费和各种税,我卖个30多万,也比德国本地的便宜一大截,德国老百姓肯定抢着要。
这样一来,消费者省了钱,他自己也赚了差价,两全其美。
于是,他立马行动,订购了22台崭新的ID.6X,满心欢喜地等着车到港,准备在德国市场大展拳脚。
可谁能想到,车是到了德国汉堡港,但等来的不是提货单,而是一张来自大众汽车总部的法院传票。
大众集团把他告了,理由听着特别“高大上”,说他这种行为叫“平行进口”,破坏了大众在德国统一的价格体系,损害了品牌形象。
官司打到法院,大众那边更是拿出了一套让人哭笑不得的说辞。
他们请来的专家在法庭上说,这批从中国来的车不行,因为它的维修手册是中文的,车上的导航系统也是中文的,这要是开到德国的修车厂,维修师傅看不懂,会带来“无法处理的风险”。
这话一说出来,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会觉得奇怪。
都什么年代了,软件语言不能刷个系统更新一下吗?
一本维修手册,找个翻译或者提供电子版就那么难吗?
为了这么点小事,就要把价值几百万人民币的新车全部销毁,这理由实在太牵强了。
但德国的法院最后还真就采纳了大众的说法,下令必须把这22台车全部销毁。
法院认为,不管这车是在哪儿生产的,只要它挂着大众的标,进入了德国市场,卖得比官方定价便宜,那就是在冲击本地市场,必须被清除。
说白了,法庭上那些“中文风险”之类的理由,都是摆在台面上的借口。
真正的原因,就一个字:钱。
我们来看看大众集团自己的财务报表,那上面的数字可比法庭上的说辞诚实多了。
数据显示,大众在中国每卖一台ID系列的电动车,扣掉各种成本和税,赚的利润还不到一万块钱人民币。
可同样的事情,在欧洲市场,每卖一台车,他们能赚到将近六万块钱。
再看整体的,中国市场为大众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销售收入,但利润却只占了不到五分之一。
反观欧洲,收入占比和中国差不多,但贡献的利润却接近百分之六十。
这下大家应该都看明白了吧?
对大众集团来说,中国市场是用来跑量、摊薄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靠的是薄利多销。
而欧洲市场,才是他们真正收割高额利润的“后花园”。
德国消费者就是那片被精心维护的“韭菜地”,要用高昂的价格为大众集团的全球利润报表买单。
那位进口商的行为,就等于是在大众的“韭菜地”上开了个口子,想让德国老百姓也尝尝“中国特供”的实惠价格。
这一下就触动了大众最核心的利益,他们当然要不惜一切代价来堵上这个口子。
所以,他们宁愿自己花钱销毁这些车,上演一出“我杀我自己”的荒诞剧,也绝不能让德国消费者知道,原来自己花了高价买的东西,在世界另一端的价格竟然如此便宜。
这场“压车秀”被拍成视频传到网上后,一下子就火了,全世界的网友都在围观。
大众可能以为这样能“杀鸡儆猴”,吓退其他想搞平行进口的人。
但他们没想到,这波操作带来的反噬效应更大。
很多德国网友在下面留言,话说得非常直接:“以前我只是觉得46万的车太贵买不起,现在好了,你们连20万的选择权都给我剥夺了。”还有人爆料说,有销售私下都承认,那款卖46万的车,实际成本可能都不到26万。
消费者的不满很快就反映在了市场上。
数据显示,这件事情发生后,德国的新车销量应声下跌,尤其是电动车,销量跌到了近几年的最低点。
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官方和厂家联手起来维护高价,把我们当傻子,那我们干脆就不买了。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一所大学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德国家庭表示,下次买车会认真考虑来自中国的品牌。
为什么?
因为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定价是公开透明的,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大众这么一折腾,非但没保住自己的高价体系,反而等于亲手把大批的客户推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他们为了维护欧洲的高利润,不惜伤害本国消费者的利益,结果就是信任的崩塌。
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这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的故事,很多跨国品牌都在做类似的事情,从化妆品到家电,都在想方设法维持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壁垒。
但消费者终究会用自己的选择来投票,谁能提供更实在、更透明的价格,谁才能赢得最终的市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