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很多人都在聊一款车,叫奇瑞iCAR 03。
不少老司机或者关注国产车多年的朋友,看到这款车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带着点惊讶和感慨。
大家伙儿讨论的焦点很集中:咱们印象里那个埋头搞技术、不太会打扮的“理工男”奇瑞,怎么突然就造出了这么一台看着时髦、开着扎实、坐着舒服,而且还浑身都是亮点的车?
这台车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我这次是认真的”的劲儿,按理说应该能成为爆款,可一看销量,每个月五千多台,虽然不算差,但离大家预期的火爆场面还有点距离。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么一台好东西,为什么市场反应只是温吞水,没能一下子火起来呢?
这背后的门道,确实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得说说这车给人的第一印象,那就是外观上的巨大变化。
以前我们提到奇瑞,车标就是那个样子,用了好多年,说实话,在现在这个讲究设计感的时代,确实显得有点跟不上趟了。
但是iCAR 03换上了一个全新的标志,这个新标设计得非常简洁,是个发光的字母“i”的造型,晚上点亮之后,白色的光晕散开,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单就这一个车标的改变,就让整台车的气质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从过去的朴实无华,变成了现在的潮流前卫。
这说明奇瑞这次是真听劝了,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买车,第一眼的感觉有多重要。
除了车标,整个车的外形也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奇瑞的传统认知。
现在不是很流行那种方方正正的“方盒子”造型吗?
看着就特别硬朗,有安全感。
iCAR 03也走了这条路。
最有意思的是,这台车的实际尺寸并不大,车长也就四米四左右,在SUV里算是个紧凑型的选手。
但设计师通过非常平直的车顶线条、几乎垂直的车头和车尾,再加上车尾那个像小书包一样的外挂式储物箱,硬是营造出了一种中型SUV才有的气场。
你把它停在路边,不看数据光凭眼睛看,绝对会觉得这是个大块头。
这种设计上的巧思,确实很高明,把一台小车做出了大车的感觉,这在同价位里是独一份的体验,开出去也显得很有个性。
当然,光有好看的样子还不够,车子终究是用来开的。
这就要说到奇瑞真正的看家本领了,那就是底盘和动力。
过去我们总觉得国产车的底盘调校是个短板,要么硬得像坐板车,要么软得像开船。
但iCAR 03这次在底盘上是下了血本的。
它用的后悬挂结构比较复杂,成本也高,这种结构的好处就是能让车轮更好地贴着地面,无论是过弯还是走烂路,车身都更稳定。
更关键的是,它在一些连接部位用了一种叫“液压衬套”的零件,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高级的减震缓冲垫,能把路面上那些细碎的震动给过滤掉。
一般这种配置,你得在那些三四十万的豪华品牌车上才能见到。
所以结果就是,你开着这台十几万的车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时,感觉特别厚重、扎实,是“砰、砰”两声闷响,而不是那种“咣当、咣当”的廉价感。
光凭这一点,它的行驶品质就已经超过了很多同价位的合资车。
动力方面也挺有诚意,特别是双电机的四驱版本,总功率达到了205千瓦,换算成马力也接近280匹了,这个数据相当可观。
虽然因为车身造型的原因,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7.9秒,在电动车里不算最快的,但实际开起来的感受非常好。
起步加速很平顺,不会有那种突然被人踹一脚的突兀感,动力输出非常线性。
尤其是在高速上需要超车的时候,时速八九十公里再深踩电门,那股劲儿还能源源不断地涌上来,给人很强的信心。
这种从容不迫的动力储备,对于日常驾驶来说,体验感是非常好的。
坐进车里,这种“下血本”的感觉就更明显了。
中控台上一块15.6英寸的大屏幕非常抢眼,而且用的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
可能很多人对芯片不了解,打个比方,这就相当于给这台车的“大脑”配了一个旗舰级的处理器,所以你操作屏幕上的各种功能,流畅度就跟用最新的高端智能手机一样,点哪里就响应哪里,完全没有卡顿。
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主驾驶座椅上竟然配了一个电动腿托。
这个功能在以前,那可是妥妥的“老板座”专属配置,一般都是四五十万以上的行政级轿车后排才有的享受。
现在奇瑞把它放在一台十几万的车上,长途开车的时候把腿托升起来,整个腿都能得到支撑,能极大地缓解疲劳。
光是这个配置,就足以看出奇瑞这次是真心实意地想把产品做好,把最好的体验给到消费者。
再加上座椅的通风、加热功能,夏天不闷汗,冬天不冻屁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提升幸福感的东西。
好了,说了这么多优点,这台车几乎可以说是“浑身是宝”,那为什么市场表现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爆呢?
这就触及到一个很现实,也很无奈的问题——品牌。
这么多年来,奇瑞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一直是那个造QQ、造风云的,主打的就是一个经济实惠、皮实耐用。
这个印象太根深蒂固了。
所以,当奇瑞突然拿出一款设计、用料、配置都全面越级,价格也相应地来到了十多万这个区间的车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哇,好值”,而是“嗯?奇瑞的车,要卖这个价钱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费惯性。
就像一个你常去的、卖十块钱一碗面的面馆,突然有一天推出了一碗号称用料顶级、卖五十块的豪华牛肉面,你可能也会犹豫一下,心里犯嘀咕:他家的面,值这个价吗?
iCAR 03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如果把这台车换上一个合资品牌的标志,甚至是一些新势力品牌的标志,它的售价可能更高,但大家反而会觉得理所当然。
可正因为它姓“奇瑞”,很多人在做购买决定时,心里那道“品牌价值”的坎儿就有点过不去。
尤其是在10万到20万这个价位,竞争太激烈了,消费者的选择非常多,品牌影响力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说到底,iCAR 03的出现,对奇瑞来说,既是一次产品的巨大突破,也是一次品牌的巨大考验。
它证明了我们自己的车企,已经完全有能力造出一台在产品力上不输给、甚至超越同价位合资车的好车。
但造出好车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市场、让消费者从心底里认可你的品牌价值,愿意为你的好产品支付相应的价格,这是一条更长、也更难走的路。
这需要时间去积累口碑,也需要企业在营销和品牌故事上,拿出和研发技术时一样的执着和自信,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们的产品好,它就值这个价。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看到这样的国产车,心里是高兴的。
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实在的选择:如果你对品牌没有那么强的执念,只是想在有限的预算里,买到一台产品力最强、体验最好的车,那iCAR 03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对象。
它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实实在在的进步,这种进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和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