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悄悄降临,城市的灯光不急不缓地亮起。在一处工厂测试线边上,一辆车被罩上了沉稳的灰蓝遮布,只露出轮廓分明的U型前杠,与紧凑的前悬形成奇妙对比。轮胎上还沾着细细的喷漆粉尘,仿佛在宣告刚刚完成身份登记。旁边几位身穿工服的人正在低声讨论,偶尔用“智驾”、“鸿蒙座舱”、“乾崑ADS 4”这些词,似乎在拆解一道数学难题。而空气里,流淌着一点点质疑与期待。如果我是其中一员,会不会也在思忖:这些新技术和丰满数据,能不能撑起这个车的未来?
没错,车上的铭牌是——享境S9。宝骏新申报目录的大家伙,一辆瞄向理想L9、蔚来ES8、深蓝S9等级别的全尺寸六座SUV。5235mm的长度、1999mm的宽度和1800mm的高度,还有轴距3105mm——这种规格摆出去,多半会被问一句:“国产品牌,这么整真的好吗?”不过行业里早有惯例,尺寸固然能带来空间感和“一家六口”的幸福假象,但定价、智能、品牌壁垒才是门槛上真正隐形的电子锁。
宝骏这波出击,看起来不是无的放矢。享境S9投奔华为的智驾方案,申报目录里还藏着可能用上的“华境S”新名字。意在贴上华为智能座舱5(鸿蒙OS5)与乾崑ADS 4智驾的标签,等于在“智能旗舰车”这块牌桌上,递出筹码。这些高阶配置能不能让宝骏原本在享境轿车上踩过的坑不再重蹈?
先把事故还原。“享境轿车”去年上市,凭借近五米的体量和插混版12.98万起步、纯电顶配18.88万的价格进入战场。可是据市场响应,头四个月也只交付了区区千余台,品牌向上遇到天花板,不用细说。如今享境S9厚着脸皮重新上阵,是战略修正还是自救——这点,是不是“智驾靠华为”,看起来就像月黑风高夜,能不能翻窗逃走,还得看脚下踩的是梯子还是玻璃。
理性复盘一下。享境S9,主打设计“理想”,就是尽量不搞运动风,空间利用拉满。短前悬、长后悬,能让后排大幅度翘腿,灵活调节。灯组沿袭了理想L系列那种“横贯式但不连通”的分段设计,只是宝骏悄悄给灯腔塞了闪电折线,点亮那一瞬间倒有点雷神附体。内饰用上环保竹纤维,有那么点飘逸,轮辋就不咋追求低风阻了,21寸轮胎——算是面子工程不落下。门把手还是传统拉环式,有点反向内卷,仿佛表白:“老实人不搞花活。”
当然,全场焦点还是华为乾崑智驾ADS 4。这套系统用上了激光视觉Limera方案,城市NCA辅助驾驶已是新势力车企“门面担当”。安全标配全维防碰撞CAS4.0,还搭配宝骏自有安全结构和传说中的“没自燃过”的神炼电池。从科班角度,安全配置到位,不过考虑到我国交警在马路边看自动驾驶车就像看公鸡下蛋——见怪不怪,真要大面积铺开,还得时间做裁判。
动力配置,大概是1.5T发动机加上130到175公里的纯电续航(单电机WLTC标准),双电机版有160公里纯电续航,能跑到190km/h。数据有点“凑数”,但如果你家楼下装了慢充桩,每天接送娃、买菜、通勤,电池够用。真要越野翻山涉水,咱还是留给“猛士”们。
现在问题给你抛出来——宝骏打算给享境S9定个什么价?华为智驾不是白菜价套餐,配置拉满的话轻松突破20万。如果仅有基础智能方案,能不能把售价拉回15万附近?这到头就是定价的高维挑战。如果高端卖不动,低价又不够利润——市场和财务表,哪个老板说了算?
黑色幽默插播一则:“一辆高阶智能SUV,如果卖到十八万,你觉得白菜价吗?如果级别拉到同理想、蔚来那样,凭什么便宜?”行业里常见理论是“技术下沉带来普惠”,但现实是“技术账单要不要分期付款”,研发和品牌溢价,谁给“国产品牌”消化掉?宝骏拉着华为合作,像是一场高空走绳——脚底全是钢丝,手里只有保险绳,有没有可能跳过去,得看绳子结实不结实,我只是看门的,不负责赔偿。
再回头看看“品牌向上”这道玄学。享境轿车用空间和价格去怼“主流”,结果只卖了千把台。享境S9再堆智能,能不能体面出门,归根到底要面对三件事:一、客户信心有多厚;二、信心厚到能掏多少钱;三、钱花出去后要不要靠好口碑拉动销量。国产品牌的天花板,常常不是配置够不够,而是在于市场“认脸”不认配置。消费者心里那根DIY的帽儿,能不能戴到宝骏头上,不看数据,看社交圈。
最后,我拿专业板凳坐下,掏出一块竹纤维抹布,问大家一句:在智能汽车越来越卷的时代,配置和价格是决定一切的钥匙,还是被品牌和认知牵着鼻子走的伪命题?宝骏与华为的这场合体,是短暂的流量之恋,还是能爬出泥潭的自我救赎?或许你也曾在合适的空间里和家人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一款看起来体面,配置和技术都不赖的车,如果标了国产logo,你愿意为它多掏一万块吗?这道选择题,得分全凭你自己算账。
至于宝骏这次能不能翻身,还是把抹布收好,坐等下一个季度的销量快报吧。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