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关于今年7月份国内汽车销量的榜单出来了,特别是针对那些我们平时在城里开得比较多的小型车和微型车。
这份榜单一看,很多人估计都得大吃一惊,因为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咱们买车的习惯和整个汽车市场,正在发生一场很多人都没预料到的大变革。
以前大家买小车,张口闭口就是本田飞度、大众POLO这些合资老牌子,觉得它们省油、耐用、开出去有面子。
可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榜单前面一长串,全是我们自己国家的电车,而那些曾经的“明星”燃油车,已经被挤到了一个几乎没人看得到的位置,销量数字更是低得有点可怜。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市场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背后,其实藏着咱们普通老百姓购车观念和整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刻变化。
咱们先来看看这份榜单上最亮眼的那些车。
排在第一名的,叫吉利星愿,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还有点陌生,但它的成绩单实在是太吓人了,一个月卖了4.4万辆。
这个数字是什么水平呢?
就好比一个班级考试,第一名考了满分,而第二名和第三名加起来的分数,才勉强跟第一名持平。
排在第二的,是大家很熟悉的五菱宏光MINIEV,卖了2.7万辆;第三名是比亚迪的海鸥,也卖了2.2万辆。
你看,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是响当当的角色了,但他们的销量加起来,才勉强够得着吉利星愿的边。
这说明吉利星愿已经不是简单地领先了,而是在这个级别的市场里,形成了绝对的领先优势,牢牢地坐稳了头把交椅。
往下看,长安的Lumin和比亚迪的海豚,销量也都在一万辆以上,稳稳地占据了第二梯队。
再后面,像五菱缤果、奔腾小马、吉利熊猫这些车,也都守住了一万辆的关口。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你从第一名一直数到第十名,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它们全都是新能源电车,而且全都是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
一个合资品牌的身影都看不到,更别提传统的燃油车了。
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这个榜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小型车市场的真实面貌:电车当道,国货自强。
说完了风光的,我们再来看看榜单另一头的那些“失意者”,它们的故事可能更让人感慨。
这里面,最让人唏嘘的,可能就是本田飞度了。
想当年,飞度在国内车迷心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的。
很多人给它起了外号,叫“平民超跑”,意思是虽然价格不贵,但动力很足,开起来很有乐趣。
而且它的内部空间设计得特别好,小小的车身能装下很多东西,再加上本田车一贯的省油和不容易坏的口碑,让它成了很多年轻人第一辆车的首选。
在二手车市场里,飞度更是“理财产品”一样的存在,开了好几年的车,卖出去的时候亏不了多少钱。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曾经的“神车”,在今年7月的销量只有75辆,排在榜单的第29位。
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如一些大城市里一个稍微大点的4S店一个月的销量。
和它处境差不多的还有大众POLO,这款德系小车的代表,也只卖了229辆,排在第25名。
更惨的是一些更小众的合资燃油车,比如起亚焕驰,一个月全国就卖了4辆,这基本上就等于是在等待停产了。
为什么会这样?
是飞度、POLO这些车突然变差了吗?
其实也不是。
它们的产品本身还是不错的,质量也稳定。
但问题是,它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依靠发动机和变速箱来评判一辆车好坏的时代,正在快速地过去。
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买这种小型车的消费者,他们考虑的问题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咱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
现在买一辆本田飞度,办齐了上路怎么也得九万多块钱。
但是,你花八万多块钱,就能买到一辆配置相当不错的比亚迪海鸥。
首先在买车的价格上,燃油车就已经占不到任何便宜了。
然后是用车成本,这笔账算下来更明显。
飞度再怎么省油,一百公里也得烧掉差不多50块钱的汽油。
而像海鸥这样的电车,如果家里能安充电桩,晚上用低谷电充电,充满一次也就花个十几二十块钱,能跑三百多公里,折算下来,一百公里的电费还不到10块钱。
一边是50块,一边是不到10块,对于每天都要开车上下班代步的人来说,一年下来能省下好几千块钱的油费,这个诱惑力是非常大的。
更关键的一点,是车里面的体验完全不同了。
现在七八万块钱的国产电车,车里基本都给你装上了一块大大的中控屏幕,跟个平板电脑一样,可以上网、听歌、看视频。
你动动嘴,说一句“你好,小迪,打开空调”,车子就能自动帮你操作。
你上车前,还能用手机提前把车里的空调打开。
这种智能化的体验,让开车变得更方便、更有趣。
反观同价位的飞度、POLO,车里可能还是大面积的硬塑料,中控台只有一个小小的收音机,科技感几乎为零。
对于看重体验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来说,一边是功能丰富的智能设备,一边是功能单一的传统工具,选择哪一个,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所以,飞度们的失败,不是因为它们不好了,而是因为出现了比它们价格更低、使用成本更省、体验更先进的新物种。
消费者都是用自己的钱来投票的,当有更好、更划算的选择时,所谓的情怀和品牌光环,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这个销量榜单背后,其实是中国汽车工业一次非常成功的战略转型。
过去,我们在汽车最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上,跟国外那些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牌车企比,确实有差距,想追赶非常难。
这就好比在一场别人制定好规则的比赛里,我们只能跟在后面跑。
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一辆电车的核心,变成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同时,车里的智能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这些新技术领域,恰恰是我们国家近年来发展得最快、优势最明显的。
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电池厂,有最发达的互联网科技,有最完善的电子产业链。
我们的汽车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不再去跟别人拼我们不擅长的东西,而是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并且在这条新赛道上跑出了自己的速度和优势。
像吉利星愿这样的车能卖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它们精准地抓住了现在老百姓的需求:价格要实惠,用车要省钱,车子要智能好玩。
它们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能够满足我们日常出行和娱乐需求的智能伙伴。
这场在小型车市场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只是一个开始,它预示着在未来,我们中国的汽车将会在更广阔的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