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充电续航400公里,月销38万辆,车主却吵翻天比亚迪的狂飙之路,是真牛还是虚火。
今年4月,比亚迪以单月38万辆的销量,再次刷新了行业纪录,但是争议也随之而来:究竟是技术领先呢,还是营销造势?我们从车主的实测以及产业链的底层逻辑,来揭开比亚迪的“卷王”真相。
一、数据背后的恐怖统治力
138万辆销量=特斯拉全球半年产量
比亚迪1到4月累计销量为138.0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98%。
那这个成绩到底有多厉害呢?通俗来讲,差不多就等于,特斯拉在全球半年的总产量。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比亚迪单月出口量达到7.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1.9%。在它强大的海外拓展态势之下,国内其他同行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根本没法跟它比。
海鸥卖爆,宋PLUS月销5万:比亚迪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赢了。
从车型结构看,比亚迪的销量密码依然是“大众车平民化”:
海鸥以5.5万辆之数,登顶4月销冠,在10万级市场更是直接将榜单“屠戮”;
宋PLUS系列,月销达5万辆,DMi混动技术,使得合资燃油车,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高端子品牌“腾势”以及“方程豹”,二者合计销量达2.5万辆,这充分证明了比亚迪同样能够啃下30万+的市场这块“硬骨头”。
但争议点也很明显:“38万辆里有多少是网约车?私人用户真愿意买单吗?”
一位深圳车主反馈:“我们小区停车场10辆比亚迪,6辆是营运车”。不过从终端数据看,私人用户占比已从2023年的40%提升至55%,下沉市场爆发功不可没。
二、技术核弹与车主实测
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实测打脸还是真香。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在4月可谓是最大热点:
在搭载超级e平台的汉L实测过程中,5分钟的充电时间,其续航可达392公里(环境温度为25℃,SOC处于20%-80%之间)。
一位来自广州的车主说道:“充电的速度比加油还要快,不过充电桩数量太少了,在高峰期还得去抢桩。”
天神之眼智驾翻车实测,结果让特斯拉车主沉默
在郑州高速实测中,搭载天神之眼的汉L完成以下挑战:
大曲率弯道,在时速为60公里的时候,能够自动过弯,与此同时方向盘的修正幅度,是小于0.5度的。
施工路段避让:识别锥桶后变道成功率100%(对比特斯拉FSD12.3版本为87%);
自动泊车:5.2米长的汉L,在那狭窄车位中,一次便顺利地入库了,且误差还小于3厘米。不过它的短板却极为显著:城市NOA到现在依然未曾开放,激光雷达版本的价格也相对较为高。一位杭州车主曾这般吐槽:“智驾的速度比小鹏慢上一点,不过幸好它稳得如同磐石一般。”
三、产业链暗战与隐忧
固态电池量产倒计时,现有车主会成韭菜吗?
比亚迪已然官宣,于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其能量密度更是能够翻倍至四倍之多。
此举引发了老车主的忧虑:“方才购买的刀片电池车,在三年之后是否会沦为废铁?”
然而从技术的迭代角度来看,现有的车型可以通过换电的方式来进行升级(就如同蔚来的模式那般),并且预计将把成本控制在三万元以内。
海外建厂VS国内内卷:比亚迪的两难选择题
比亚迪泰国工厂,已正式投产。巴西基地其年产能被规划为30万辆。不过国内市场的竞争那可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呢:
吉利银河4月销量9.6万辆,混动技术直追DM-i;
小鹏智驾方案,被下放至15万级车型,以此来分流比亚迪的年轻用户。
一位供应链方面的人士透露道:“比亚迪的电池,对外供应的比例还不足5%,倘若其自产车型出现滞销情况,这样产能过剩的风险将会非常之大。”
四、车主评价与市场真相
销量越高,骂声越多比亚迪的甜蜜烦恼
从真实车主反馈看,比亚迪的优缺点极其鲜明:
优点:续航扎实(海鸥实测续航达成率92%)、维保成本低(年均保养费1200元);
痛点:交付较慢,部分车型等车需2个月;品控存有争议,有一位车主曾经抱怨道,“车窗胶条出现了开裂的情况,售后在这件事情上扯皮,时间长达半个月之久”。
10万买比亚迪,30万买特斯拉市场认知正在崩塌
当比亚迪汉L定价一下子冲上27.98万,开始与Model3正面激烈交锋之时,消费者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一位来自北京的车主坦然地说:“先前一直觉得比亚迪有些档次不高,如今开着汉L外出,那些开bba的车主都纷纷过来询问车辆参数。”品牌溢价能力提升,但心智占领仍需时间。
结尾互动引导:
38万辆是比亚迪的天花板,还是新起点;当技术红利撞上市场内卷,比亚迪的狂飙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汽车的全球话语权,正被比亚迪们重新定义。
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你会为比亚迪的固态电池等3年吗?
10万预算选海鸥,还是加钱上Model2?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