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买车多花钱也要选带天窗的?天窗真不是鸡肋
买车的时候,选不选天窗这事吧,我身边几乎没人真放下。隔壁小李前年换了台紧凑型SUV,死活非要高配,说“不带点天窗还叫新车?”。我笑他一年能开几回天窗,他怼回来:等拆的时候天窗得带着走呗。这事别说,真挺有意思。
车刚入手那会,哪个不是啥开关都要摆弄一番。天窗,尤其得感觉下,按一下,玻璃嘎啦一声,盛夏傍晚开着兜风——这清新劲谁没尝过?我也爱,在西郊开夜路,开条缝儿吹风,那种微妙的风味比空调干脆。但说真的,等车开两年工作忙,掏钥匙都懒,天窗?多半积灰,谁还真盯着使。
后来呢,你真叫我买个没天窗的,内心又别扭。咱中国买车,这面子不能输。邻居老陈常说,没人关心你内饰那点镀铬谁造的,但车顶没了玻璃,回头自己都难过。销售那天扯着嗓子问我,“咱天窗也要加着?现在都选高配多,上路显档次。”他这话贼有道理:高低配配置,最直观、最能晃人的就是天窗,搁大街一停,远远一看,谁家车抠门,车顶一眼就能分出高下。别说年轻人图新鲜,老人买车也琢磨半天,“这年头连天窗都省,那还叫新车么?”
其实天窗的“贵气”印象,最早真是豪车烙下的。以前,奔驰宝马顶配才有,邻居谁家“老皇冠”带个天窗,都成轿车里头老大。后来这毛病就传下来,车企也抓住了,对吧,低配绝不带,高配天窗起步。这样摆着,消费者自然就“上档次多花点”了。
顺带一说,这玩意儿利润也不小。群里技师马哥聊天,乐呵呵说:“小天窗成本没几十块,上市加价能多收几千,套路就是把低配做得不忍直视。”织布座椅没天窗,还是手调空调,那种“裸奔感”连他自己都不乐意开。
有意思的是,不光“好看”,天窗关键时候是真实用。去年酷暑,我媳妇跟我在天寿路某地库逛吃,出来进车一哈,闷热得跟桑拿。她手快,按开天窗,果然热气比摇车窗还跑得快。还有朋友在东郊露营,夜里躺车厢里仰头看星星,“横竖这感觉没天窗整不出来”。比起来有的冷门配置,还真轮得到天窗露脸。
也有点头疼的地方。水渗漏可没少闹笑话。群里小魏图省事,半年不通排水孔,头天暴雨,后备箱冒蘑菇腥气,地垫也是一股霉。打电话找老宋师傅,人家一边检查一边念叨,“天窗漏水嘛,原厂密封胶像豆腐渣,加点密封油呗,少走二十年弯路。”修一次起码要拆顶棚、烘地毯,有脏有累,还得明码标价。这都不说,走烂路那咯噔咯噔声,怎么调也断不了根。
有趣的吐槽还有,比如新手常被误导,说是天窗开得越多,车体结实得快松垮。汽车圈老李曾嗤笑:一两毫米的钢板不靠天窗维持,顶棚反正也得漏点风。可人家信迷信,真不开,就让天窗当个“天饰物”。这东西,买了多半成心理“标配”,用不用另说,没了就浑身不得劲。
外地有的朋友倒选了无天窗款,说是“省了渗漏麻烦”,专注实用,但村里老罗就埋怨过:小孩夏天在车里睡觉,天窗通风那是真好,没天窗反倒闷得不行。南方多雨一些,偏偏修理工师傅说天窗常保养,春秋多开通通灰就没事。
新车旧车也分。老款帕萨特,据说天窗还得曲柄手动开合,比现在那些一键滑开的全景天窗有意思多了,也没那么爱坏。现在流行全景大天窗,玻璃一片到底,好看是真好看,但太阳毒辣天也没个隔热,后头坐人说光暖和,前头的人恨不得全程盖窗帘。夏天暴晒,群友晒了个温枪测车内温度,说是天窗款比无天窗款高出好几度——到底是真是假,师傅也没给个准话。
写到这,前两天卖二手车的老孟还打电话梳理库存,“开天窗的车车况都好卖,没天窗的问都问得少。”有师傅都乐:“天窗是面子活,坏了抢着修,给钱都高兴。”
信不信,各地买车见识不一样。北方人更爱大天窗瞅星星,南方师傅念叨防漏、保养麻烦,也有的图一时新鲜,过两年落满灰尘,一年开不了两回,还嫌拆洗麻烦。
朋友群里调侃,“天窗就是买条锦上添花的命。”开也好,不开也罢,总归是个心里头安稳的配置,谁舍得真省那点钱?
【信源埋点:小区门口修车的老宋技师、隔壁小李、微信群技师马哥、二手车行老孟、汽车圈老李、东郊露营群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