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奔驰整的那个活儿,有点意思,又有点没意思。
一辆奔驰EQS,装了个还没出ICU的固态电池,从德国呜呜泱泱开到瑞典,硬是刷了个1200公里的副本记录。然后一堆人就炸了,说狼来了,说固态电池的科技树被德意志雷电法王给点满了,国产车要坏了菜了。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想笑。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属于老钱贵族的“行为艺术”。他们不是在展示技术,他们是在展示一种“我依然很能打”的姿态。就好像一个没落门派的掌门人,就算内力快耗尽了,也得当着所有人的面,打一套看起来虎虎生风的拳法,告诉台下的信徒们:别慌,我们的金钟罩铁布衫还在,你们的信仰充值不能停。
1200公里,这个数字很漂亮,漂亮得像一张磨皮过度的网红照片。但你仔细看,这台车是个什么?是“原型车”。原型车是什么?就是实验室里用爱和经费堆出来的,一个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移动圣遗物”。这玩意儿跟我们普通人能买到的车,关系大概就跟方便面包装上的红烧牛肉和里面那块脱水蔬菜粒差不多。
核心是,这种测试的本质,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闪电战。它要打击的不是中国车企的研发进度,而是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它在用一个无法被证伪的“未来”,去否定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在”。你看,我能跑1200公里,你们行吗?你们不行。所以你们现在的技术都是过渡,都是垃圾,只有我,才是唯一的真神。
这是典型的品牌玄学。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不是发动机,不是底盘,甚至不是那个标。是“奔驰”这两个字在你脑子里唤起的,那种与生俱来的、不可名状的、关于高级感的想象。这是一个宗教,而这次长途奔袭,就是一场给信徒们看的“神迹展演”。他们必须这么做,因为再不搞点花里胡哨的,家里的庙都要被比亚迪、蔚来这帮不讲武德的野路子给掀了。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对续航这事儿早就祛魅了。超过800公里,对我来说就只是个数字。我更关心的是,在零下10度的冬天,我开着暖气,听着歌,续航到底打几折?我冲进一个充电站,能不能一插上就满功率充电,而不是跟个老大爷一样慢悠悠地“涓流”?奔驰这次测试里,350kW的快充设计,低温下直接掉到280kW,缩水两成。诶,这就很真实了,一下就从修仙小说回到了现实主义文学。
技术的先进性,从来不在于它在无菌实验室里能跑出多好看的参数。真正的牛X,是把这项技术扔到中国极其复杂的路况里,让它被成千上万的老头乐、外卖电驴、横穿马路的行人反复折磨后,还能活下来。自动驾驶的终极考官不是特斯拉的FSD,而是山东聊城某个热爱漂移的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所有代码都得重写。
所以,当奔驰在欧洲的大道上表演岁月静好的时候,国内这帮狼崽子在干嘛?他们在掀桌子。
现在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是你多吃一块蛋糕,我少吃一块的问题。而是我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都没得吃,然后看谁能从废墟里第一个爬出来。宁德时代说两年内量产,国轩高科的生产线已经开始预量产,良品率都到九成了。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是说,当奔驰还在用一个艺术品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的时候,我们这边已经准备把冲锋枪当成白菜来卖了。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奔驰比作没落掌门可能有点抬举它了。最多算是个卡在筑基期,靠着祖传丹药硬撑门面的老网红。
我们总有一种路径依赖,觉得国外车企,特别是德国的,一出手就得是个王炸。但时代早就变了。他们那一套严谨、漫长的研发流程,在过去是优势,是品质的保证。但在今天这个“唯快不破”的电车修罗场里,这种严谨就成了“迟钝”。等你辛辛苦苦把屠龙刀锻造出来,发现人家已经开着高达满天飞了。
讲真,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玩这种PPT数字游戏,有意思吗?!人家丰田早就把这套玩明白了,嚷嚷了多少年固态电池“超越中方二十年”,结果呢?一拖再拖,现在连个准信儿都没了,堪称车圈“鸽王”。
所以,奔驰跑个1200公里,你焦虑吗?你根本不用焦虑。这就像你看到隔壁班的学霸在考前突然开始背一整本牛津词典。你觉得他很牛,但其实他慌得一批。因为他知道,这次考试不考词汇量,考的是写作文。而你,早就在各种模拟考里把“看图说话”、“议论文”、“抒情散文”练得滚瓜烂熟了。
说到长途,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开夜车在高速服务区吃的那碗泡面,那股子工业调料味儿,真是刻骨铭心。有时候,最真实的体验,往往和那些宏大的宣传无关。
归根结底,决定固态电池这场战争胜负的,不是谁先在原型车上跑出个惊天动地的数字,而是谁能第一个把成本打下来,把这玩意儿塞进十几万、二十几万的车里,让普通人都能用上。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能做到。做不到,你就算能绕着地球跑一圈,也没用。
那么,奔驰这次的“神迹”是不是彻底没用呢?也不是。它至少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传统巨头真的被逼到墙角了,开始不顾体面,亲自下场“整活”了。这说明他们怕了。
他们怕的不是宁德时代,不是比亚迪,他们怕的是那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竞争法则。当一个行业里的玩家开始比谁更“疯”,而不是比谁更“好”的时候,曾经的王者,就离被拉下神坛不远了。
所以,最终谁会赢得固态电池的未来?我的结论是,谁也赢不了。因为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个把固态电池车蹭了之后,还能若无其事骑着二八大杠扬长而去的大爷。在绝对的物理规则面前,所有化学和电子的奇迹,都显得有点幽默。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