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开一万公里,电车续航缩水,保值保险压力大

一年一万公里左右的,不建议你立刻奔向电车,想入局新能源的,不妨先听听风声。咱们这个时代,有人追逐风口,有人等风来。电车嘛,的确是科技感十足的“弄潮儿”,但在做选择之前,最好冷静地掂量下,省下的汽油钱,别让别的坑给补了回去。

首先,大家最为关心的,当然是续航。有些人想象电车可以一路狂奔,充一次电等于通关地图。但现实往往给你一个结实的耳光:足额写着五百公里,实则高速五折打骨折,市区七折已是善待。别指望着能把电池榨干到最后一格,指不定哪天堵在高速上,剩下那10%就是你的救命稻草。经这么一折腾,200多公里就得找桩,成了“充电焦虑症”重度患者。每隔一两天就开着导航找桩,体验生活的“充电打卡”,刺激异常,浪漫有限。

一年开一万公里,电车续航缩水,保值保险压力大-有驾
一年开一万公里,电车续航缩水,保值保险压力大-有驾

其次,电车市场跟手机界有些相像,新品迭出,更新换代堪比换衣服。你今天的新欢,明天就变成了“上古神兽”。去年刚买的车,朋友圈里已经晒出了新款“升级+降价”大礼包。至于割韭菜,那简直是明晃晃的镰刀亲切问候。你以为拥有的是黑科技,实际上拥有的是贬值速度堪比ppt里的曲线。

三,保值率被用来衡量一个车的“人品”,而新能源在这一点上是“负压力测试”。新势力们轰轰烈烈,却最爱汗水流失:两年一半,三年拍卖还得加钱打广告。油钱省下的,贬值时倒是一次性吐了出来。有胆子“裸奔”到最后的,往往等不到车旧,钱包先见底。

说到钱包,保险才是智商税中的王者。保险公司对电车的态度可以用一个字形容:怕。电动车保费普遍比油车贵三成以上,这不是巧合,是“危险溢价”。为什么呢?你想啊,一辆电车自燃,隔壁车库几十辆新车噼里啪啦一起烧,分分钟“灭团”。保险公司抱头鼠窜,“500万够不够赔”都得打个问号。再往后,或许某些“高龄”电车连投保的门都被堵死,想买保单比上市还难。

维修和保养,表面看没机油省事,实际上“暗藏杀机”。轮胎、雨刮还能自己玩票,但电控线路出了毛病,别想逃出4S的碗口。动了“高压电”,也别指望街头汽修摊。厂商讲究原装零件的“纯血统”,零部件价格往往让BBA看了直冒冷汗。更有甚者,自己乱修一刀,质保毁于一螺丝。终极规律就是:电车是贵的,不光买的时候贵,用起来也不便宜。

一年开一万公里,电车续航缩水,保值保险压力大-有驾
一年开一万公里,电车续航缩水,保值保险压力大-有驾

这一切麻烦搅在一起,仍有“心头大石”不落地的同学,做个小建议:想买电车,务必认准大品牌,销量榜单上的常青树。毕竟市场检验过,售后配套,零部件不太“失踪”。碰见小众品牌?亏的不是钱,是心情,“买车如买基,风头熄火,自留遗憾”。

电车是未来,也别让未来扎堆埋在后悔井里。车是工具,不是负担;钱是省出来,不是贬值蒸发掉。见招拆招,莫入坑也。人生已够辛苦,把买车这个决定,留给理性多一点,热血少一点。

同意的点个赞再走。有不同见解,留言咱们唠唠,毕竟键盘才是每个人的赛道。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