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

让我们先说几个现实而残酷的数字:在过去一年里,新能源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光是因为“以为真的能自动驾驶”,就造成了不计其数的事故。有人聚精会神地玩游戏,有人爽快地打起了盹,更多的人索性撒开手,多大点事儿,交给算法。然而,交通管理部门和厂商们拼命甩锅:一个说“产品从未宣称自动驾驶”,另一个则忙着PPT里疯狂堆名词“端到端”“L2.999”,只差插上翅膀喊着“马上变高铁”。一面信息过载,一面事实骨感——这不是科幻世界,而是中国的公路和高速。

最近,懂车帝对主流新能源车做了一场全景式的辅助驾驶能力考试。别让“考试”这词迷惑了你——其实更像一场“扒光了衣服”的群嘲秀。极端路况、复杂场景,什么鬼探头逆行电瓶车、鬼知道下一个弯道上是跳广场舞还是压实线超车。结果呢,车企割韭菜的“遥遥领先”,基本全成了过家家。再想想那些广告词:“只需一路陪伴,无需任何干预!”可现实告诉你,如果真摘手摘脚,现实教做人。

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有驾
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有驾
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有驾

什么样的成绩最打脸?测试贴心地全程录像、数据对比、还原现场。比如主动避让测试,有车企在PPT里吹得天花乱坠,现实路上一头扎进事故现场,连个刹车信号都只是装饰;再比如紧急变道避障,有车型一上高速就直接“懵圈”当场罢工,导航体验秒变“鬼打墙”。谁还记得那些关于芯片的宣传,本以为插上A柱顶级传感器,纽北赛道遥不可及,真上路碰上大爷大妈走神,立场柔弱得跟台风天的雨伞没两样。

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有驾

是不是觉得心痛?我并不意外,甚至早有心理准备。说穿了,大多数厂商的进化速度,远远比不上满大街的广告噱头。加代码只是把问题隐藏在了下个路口。数据叠加、云端赋能、神经网络——这些名词对实际安全毫无帮助。“实际体验影响不大”“只是小概率极端情况”?但真要命的,往往正是那些极端。

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有驾

你以为恶果只是一次交通事故?错了。谎言和误导培养了极其自信的“放手党”,他们对辅助驾驶的能力深信不疑,进而把自己的安全交付给遥控器。厂商错了吗?他们一定会说:“我们始终主张驾驶员保持注意力。”这样的免责立场,既体面又无害。可你再翻回旗下的宣传语,哪个字不是写着“解放双手”?

至于安全,碰撞测试已成家常便饭,厂家都不敢马虎,毕竟有现成的第三方体系。辅助驾驶却一直处于指标模糊、宣传随意、实测缺位的泥潭。直到懂车帝“大张旗鼓”,才算第一次对行业做了脱水式测试。终于——那些PPT吹牛和豆腐渣现实之间的鸿沟,赤裸裸好看得像反面教材。

就像有人调侃方便面包装图和实际内容的差别:宣传图上青菜牛肉浮云、广角下艺术、色泽诱人;现实给你一坨面饼几个碎丁,致敬童年。如果你买车只信PPT,那你迟早要体验一把“现实打脸”的滋味。

讽刺的是,曾经口口声声“自动驾驶来临”如今被实锤,全网通稿齐下场,有供应商甚至选择装鸵鸟、不回应。怕什么?还不是怕打破长期建立的“科技梦想”人设,怕露馅了国产“遥遥领先”只是幻觉。

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有驾

懂车帝直接点说得好:“PPT还是在吹牛。”其实,广告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正如你和自动驾驶的安全感——看似只差一次更新,实际上隔了千山万水。对消费者而言,冷静、谨慎、努力掌握主动权,比依赖PPT更值得信赖。至于当下,大部分“辅助驾驶”,你最好还是当成炒鸡蛋的帮厨——有它不丢人,全指望它就成了笑话。

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有驾

最后,用一句电影台词收个尾:你以为的未来,可能只是商家的剧本。当科技和安全之间的鸿沟尚未弥合,我们每个人都该是自己方向盘最清醒的把控者。

新能源车辅助驾驶测试,厂商宣传打脸,现实安全隐患多-有驾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