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早做电池,2003年买下秦川汽车,才拿到造车的资格,那时候没牌照,车就卖不出去,理想用的是力帆的牌子,蔚来找江淮,小鹏找海马,都是靠别人工厂代工,不是偷懒,是当时政策卡得死,没牌照根本玩不起来。
后来这些品牌都自己建了厂,蔚来2021年开始盖自己的工厂,小鹏2023年广州的新厂投产了,他们不想再靠别人管质量、管交付,只有理想和问界没这么做,问界背后是赛力斯,华为负责技术,连系统都是华为做的,这种模式不一样,车交给别人造,自己专心做智能。
比亚迪自己做电池和发动机,刀片电池和DM-i混动技术,别人一时半会儿学不会,蔚来搞换电站,小鹏埋头做自动驾驶,华为带着问界冲销量,2024年新政策出来,光靠代工不行了,得有自家生产线或者跟大厂深度绑在一起,这么一来,新玩家更难挤进来了。
以前那些壳公司,比如力帆、海马、小康,现在都转去做代工了,零跑、埃安这些新牌子,背后有国企撑着,不愁没资质,以后比的不是车标响不响,是芯片、电池、系统、地图能不能连起来,谁能把整条链抓在手里,谁就能撑下去。
2025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卖得最多,新势力加起来还占不到两成,它们不是突然冒出来的,都是钻了政策的空子,有人靠买公司,有人靠搭伙,有人靠大厂撑着,真正拿到好处的,是最早把壳扔了换上芯的那几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