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合肥工厂直播中首次正面回应公司累计亏损超1000亿元的争议。他强调,亏损主因是“将600亿元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处理”,并称这是对技术创新的坚持,财报“非常干净”。此言一出,#蔚来千亿亏损真相#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市场两极反应:支持者赞其长期主义,质疑者担忧债务风险。
财务数据:触目惊心的千亿窟窿
亏损规模创纪录
截至2025年一季度,蔚来累计净亏损达1300亿元,成为中国车企亏损之最。仅2025年Q1单季亏损68.91亿元,同比扩大30.2%。
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2.55%(行业警戒线70%),流动比率降至0.84,短期偿债能力亮红灯。
销量与目标的巨大鸿沟
2025年销量目标为44万辆,但上半年仅交付11.4万辆,完成率26%。
6月总交付量24,925辆,但核心品牌(不含子品牌乐道)仅14,593辆,环比骤降31.1%。
李斌的“摊牌”:技术豪赌还是财务遮羞布?
“明亏论”的逻辑李斌解释,若将研发投入资本化(行业常见操作),至少可减少100-200亿元账面亏损,但蔚来选择“最严格会计准则”全部费用化,以体现技术投入的真实性。600亿元研发资金主要用于:
全栈自研芯片与智能驾驶系统;
全球超2,300座换电站网络铺设;
电池技术及用户服务体系建设。
现金储备告急截至Q1末,现金储备仅260亿元,其中即期可用资金不足81亿元,而一年内到期债务超百亿。
市场分歧:孤勇者还是危墙之下?
支持方:
国资近期增资、Q2交付量环比暴涨70%(达72,056辆)释放积极信号。李斌多次承诺“2025年Q4实现盈利”,并称降本增效已初见成效。
质疑方:
对比理想、小鹏,蔚来毛利率长期垫底(Q1仅10%),且核心品牌销量下滑暴露产品力疲软。业内人士指出:“技术护城河需快速变现,否则高负债将吞噬现金流”。
未来关键:四季度背水一战
李斌将盈利筹码押注于三大举措:
销量冲刺:子品牌乐道L60上市订单破万,全系新车改款提价;
成本管控:裁员30%后,电池采购价再降20%;
技术变现:自研芯片量产装车,降低对外依存度。
记者观察
蔚来的“千亿赌局”本质是技术信仰与商业现实的终极博弈。李斌的坦诚虽赢得部分敬意,但资本市场更看重结果:若Q4盈利落空,蔚来或面临信用评级下调、融资受阻的连锁危机。这场豪赌的答案,将在未来180天内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