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互撕何时休?余承东暗讽小米,奇瑞贬损吉利遭反噬

5月汽车圈硝烟弥漫:余承东暗指小米SU7靠流量,奇瑞高管直骂吉利“烂车”遭停职。当技术较量沦为口水战,谁在守护行业底线?

01 事件双响炮:从暗讽到辱骂的行业裂痕

余承东的“含沙射影”

2025年5月,华为素有“大嘴”之名的余承东在“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发言引发争议。他称:“有的车厂按华为标准一台车都不能发货”,并点名“某公司只做一款车就卖爆,产品可能不是那么好”,被指影射小米SU7首月10万订单的爆款现象。类似言论早有先例:2024年3月,他暗讽部分车企“天天烧车却仍在海量发货”,引发争议。

高管互撕何时休?余承东暗讽小米,奇瑞贬损吉利遭反噬-有驾

奇瑞高管的“直球攻击”

同期,奇瑞营销副总姚飞在抖音车主群贬损吉利新车银河星耀8:“烂车一台,二排挤得很,音响烂”,聊天记录曝光后遭舆论反噬。奇瑞火速将其停职,总经理李学用公开致歉,承认言论“违反公司禁止拉踩的规定”。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回应:“奇瑞令行禁止的规范管理值得学习”,双方握手言和。

高管互撕何时休?余承东暗讽小米,奇瑞贬损吉利遭反噬-有驾

对比鲜明:余承东的“暗箭”与姚飞的“明枪”,折射出行业竞争从技术对标滑向人身攻击的危机。

02 高管言论翻车,暴露三大行业病灶

病灶一:流量焦虑催生“碰瓷营销”

♦余承东屡提“华为标准”,借技术优越感贬低竞品;

♦姚飞攻击的银河星耀8,实测二排空间达980mm(超行业平均),哈曼音响获红点奖,主观诋毁遭数据打脸;

♦2024年车企负面舆情同比增65%,其中32%源于高管言论。

病灶二:私域社群成“互撕战场”

姚飞在500人车主群发表争议言论,群聊光速解散,账号转为私密。此类“高管网红化”操作,将个人口嗨与品牌形象深度绑定,一旦失控即引发信任危机。

病灶三:双标应对激化矛盾

示范:奇瑞24小时内停职涉事高管,吉利以“美美与共”定调化解冲突;

高管互撕何时休?余承东暗讽小米,奇瑞贬损吉利遭反噬-有驾

争议操作:余承东2023年怒怼懂车帝冬测“不科学”,却未提供自测数据佐证,被指“只破不立”。

03 破局之道:竞争需要钢印般的规则

规则一:用产品说话,而非口水

♦小米SU7靠“人车家生态”破圈,问界凭ADS 2.0(现在已升级到4.0版本)智驾立足,技术路线本可互补;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首周订单破万,用161km纯电续航+千里智驾回应质疑。

当前新能源车行业内卷加剧,更需守住竞争底线——与其打口水战,不如以“德”(技术、质量)服人。

规则二:高管言论需戴“紧箍咒”

奇瑞内部文件明文要求:“保持谦虚开放,不做拉踩对比”。企业应建立高管发声审核机制,杜绝情绪化输出。

用户要好车,不要“商战剧”——消费者更关心实际体验,而非高管互撕

规则三:开放协作替代零和博弈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造车,小米投资39家产业链企业;

♦2025年1-4月,吉利奇瑞在10-15万电混市场占有率合计超40%,合作空间大于对抗。

封闭对抗只会加剧资源内耗

04 尾声:拆台者终将砸自己的脚

长城魏建军的警示仍振聋发聩:“汽车界的‘恒大’已出现”。当余承东们忙于“暗戳戳”,奇瑞因高管失言未上市先损口碑(风云A9发布在即),吉利却以销量反击——2025年4月新能源车同比激增144%。

时间终将证明:踩低对手不会垫高自己,但产品力可以。

行业镜鉴 余承东(2018):“靠情怀不能解决问题,靠吹牛也不能当饭吃” 杨学良(2025):“用好技术好产品和好口碑为用户创造价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