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入手人生首车,灰色款成二手热门,车友直言省心

那年刚毕业,领了人生第一份工资,还没捂热。我就跑到南门那家老车行,门口挂着“某某品牌特价”,灰色的那款,前脸钩子似的,帅得有点飘。其实这事同寝室的阿虎早知道——我从大二拿下驾照起,就天天嚷嚷着想换辆动力足点的。阿虎还嘲笑,说你还不是骑个电瓶车去考的驾校,毕业就想开四轮。

毕业生入手人生首车,灰色款成二手热门,车友直言省心-有驾

买车那天出奇地冷,师傅递了根烟,说:“小伙,头回买车,别冲动哈——这车外表好看,机头也是新的。”我也没搭理太多,心里早认准了。家里人也不反对,爸说:“成年了,有车出门才方便。”南方城市的通勤,的确没啥地铁可选,有辆自己的车就是自由。

这个车型线条挺利落,从正面看像是会笑一样,侧面看轮廓又有点机锋。但邻居老王说,“这灰色耐脏也是真的——我之前那辆白的,雨下一晚上都看不见原来颜色了。”其实市里灰大,早上出门开一圈,刚擦过的车又是细尘一层。家族式的前脸,家里小表弟都能一眼认出来。

毕业生入手人生首车,灰色款成二手热门,车友直言省心-有驾

动力这块,说实在的不是顶高的,但给点油,速度上得很直接。那遇上红灯绿灯抢时间,踩下去,反应居然很顺,没什么拖泥带水。偶尔长途出去,拉着朋友开上高速,风往车窗灌进来,那点噪音其实能听出不同——司机群里经常有人说,风噪是因为底盘隔音没到位。我习惯了,也没太在意。技师老陈说:“风噪嘛,能接受就行了,改隔音是有点折腾。”

独立悬挂、座椅宽大,这些配置最直观的还是坐起来松快。女友上车总说,“这靠背软硬正好,不像我爸那老款坐着硌后背。”有一回从郊区溜回来,堵在外环,大家都困得要命,车里空间放水壶、零食袋、甚至后排还能塞篮球。我自己喜欢把袜子和运动鞋丢在后备箱,反正空间够。

毕业生入手人生首车,灰色款成二手热门,车友直言省心-有驾

电动座椅这一巧思其实方便极了。后来跟楼下的表哥说,碰碰头能一键调座椅,不用满车找拉杆,“这功能你以前没见过吧?”他还不服气,其实是老款手动的,确实麻烦。内饰上这家车企现在装点颇有些大气,软性材料包裹,手指按下去,有点弹性。网上有人传这个品牌用料越来越省,但我反倒觉得细节都在。

储物这块基本够用,还多了主驾驶左侧藏物格,听说是上一代用户吐槽改进来的。讲到冷门配置,车友群里有人说主驾驶脚下有个隐蔽USB口,专门让老司机偷偷给导航设备供电,但实际得摸一会儿才找得到,平时没啥人用,倒是师傅修车时常拿来充个检修仪。中控系统倒没卡顿,即使天气热,操作挺跟手。

有人说新老款比,还是这代三大件便宜得起、养起来省心,电子辅助刹车偶尔盘山路派上用场,车机系统偶尔掉线那也无所谓,就那天接电话断了一下导航,女友问我是不是选配太低,也算无伤大雅。顺嘴说一句,师傅讲这厂子出厂时偶尔混搭轮胎品牌,群友小陈自测那年买的新轮胎胎噪低了点,说是偶尔会遇上“隐藏版配置”。

平时养车,有段时间换机油我用的是地摊货,被技师吐槽一顿:“小伙,看着便宜,不顶用!”后来乖乖换牌子,发动机声音果然清爽了点。维修这事师傅都像说相声,动不动给我爆点车市八卦,说隔壁家一辆同款新车轮毂刮花,结果换原厂要两千多,后悔没买保险。

偶尔打卡二手市场,这款车挂出来没人舍得低价,灰色车身成色化不掉,车贩子摸着屁股说:“这漆面还挺新。”有时晚上偶遇被同车品牌车主打招呼,顺嘴聊几句,才知道市里这个型号其实挺热门。

生活里,有天老妈用车去买菜,车载音乐放的是她的老歌,那点通透空间、方向盘还能一键加热,说起来家里人都觉得挺新鲜。顺嘴提一句,后排空调出风口其实前两年才补上,上一代没配,结果夏天背后跟蒸桑拿一样。

所以车一直跟着我,有时城市跑,有时省道溜。有段时间琢磨是不是玻璃加一层膜,师傅说别太讲究,“年轻人嘛,这不正方便?”

信源就那些车友群、维修铺、楼道闲谈,没啥统一说法,反正用着顺手。啥杂事都经历过,过些年,要是换车,不知又攒出啥故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