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抚州一处精心设计的试驾场地上,一位新手车主轻触屏幕启动泊车功能后,从容走下比亚迪汉DM-i。众人注视下,这辆车身长近5米的轿车流畅地调整角度,自动折叠后视镜,精准滑入两侧间距仅余5厘米的窄位。当车辆停稳瞬间,现场爆发出惊叹与掌声——这并非科幻电影场景,而是2025年7月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体验活动的真实一幕。此刻演示的,正是比亚迪全球首创的L4级智能泊车系统及其颠覆行业的“安全兜底”承诺。
---
一、重新定义泊车:三大创新破解世纪难题
比亚迪此次史上最大规模OTA升级,针对性攻克了困扰驾驶者数十年的核心痛点:
1. 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针对商场“反人类”窄车位,系统自动折叠后视镜使车宽瞬间“缩水”,剐蹭风险直降80%。现场演示中,秦L在宽度仅比车身多10cm的车位中一次泊入成功,耗时仅38秒。
2. 车头直入/车尾泊出——当车位背靠墙体时,用户可通过手机APP遥控车辆车头入位,装载物品时无需挤进缝隙。该功能目前在全球智驾系统中仍属罕见。
3. 偏置泊车革命——传统居中停车导致开门难的顽疾被彻底终结。系统智能识别邻车压线、消防栓等障碍,支持用户自主选择偏左/偏右停靠。实测显示,该功能为MPV车型创造35cm以上开门空间。
更令人惊叹的是效率跃升:新增的“三速泊车”模式中,极速档可达5km/h泊车速度,使狭窄车位泊入时间缩短65%。搭配手机遥控离车操作,用户在商场电梯口下车即走,车辆自主完成寻位泊入。
二、技术底气:百万级数据锻造的L4级实力
支撑这场泊车革命的,是比亚迪构建的行业独有技术生态:
- 全球最大智驾数据库——天神之眼系统日均处理数据量等效3000万公里真实路况,超300种复杂场景优化源自超440万辆智驾车的行驶反馈。
- 全栈自研硬件矩阵——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三目800万像素摄像头的融合感知方案,508TOPS算力芯片实时构建环境模型。高端车型增配3颗激光雷达,实现厘米级定位。
- 千亿研发的结晶——2024年542亿研发投入(占营收6.85%)打造的成果,工程师团队超5000人,确保L4算法在极端场景仍保持99.2%成功率。腾势N7在“断头路车位”实测中达成100%泊入记录。
三、责任革命:全球首个车企安全兜底承诺
比亚迪于7月9日发布的“智能泊车终身兜底”政策,从根本上重构了智驾责任体系:
| 对比维度| 传统车企方案| 比亚迪兜底政策|
|--------------------|--------------------------------|----------------------------------|
| 责任承担| L2级需驾驶员担责| L4级车企全责|
| 事故处理| 走保险影响次年保费| 厂商直接赔付,保费零影响|
| 保障时效| 有限年限或里程| 终身保障|
| 车主权益| 多限于首任车主| 不限车主、不设赔偿上限|
这意味着当车辆在自动泊车中发生事故,用户只需通过比亚迪APP一键申报,24小时内即获赔付,彻底规避保险流程带来的保费上涨风险。正如现场工程师所言:“这不是营销话术,而是用真金白银兑现的技术自信”。
四、全民智驾时代:科技平权的中国样本
比亚迪正以分层技术策略推动高阶智驾普及:
- 天神之眼C平台(三目视觉):下放至秦L DM-i(9万级)等入门车型,支持高快领航+全场景泊车
- 天神之眼B平台(激光雷达):赋能汉、唐等旗舰车型实现无图城市领航
- 天神之眼A平台(三激光雷达):仰望品牌搭载,支持极限场景泊车
这种“越用越聪明”的生态闭环,使秦L等车型在OTA后新增近20项功能。当秦L EV以11.98万元提供CTB车身、五连杆悬架等30万级配置时,科技平权已从理念转化为现实。
夜幕降临时,抚州活动现场的最后一辆试驾车完成自动泊出。一位银发老人站在车位旁,仅用手机点击屏幕便让腾势D9平稳驶出——这个曾被传统车企视为高门槛的技术,如今在比亚迪体系内已成全民标配。随着100万辆搭载天神之眼的车辆穿梭于中国城乡,比亚迪正以“责任先行”的理念重塑行业规则:当技术进化与用户信任形成双向奔赴,那个“泊车不用学,智驾替你停”的理想图景,已然照亮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