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

最近这些日子,大家在聊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感觉到一点奇怪的气氛。

咱们印象里那些响当当的国际汽车大牌,像是德国的大众、奔驰、宝马,日本的丰田、日产,还有美国的福特,这些平时在马路上看着都特别有底气的巨头,最近好像集体遇到了点大麻烦。

你要是去看他们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那数字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很多公司的利润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有的甚至从大赚特赚一下子变成了亏钱。

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有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全球的汽车都卖不动了吗?

其实问题没那么简单,这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把这些巨头们全都卷了进去,让他们叫苦不迭。

这股力量,说白了,就是美国那边搞出来的关税壁垒。

自从特朗普再次上台,他就开始挥舞着一根“关税大棒”,对着全世界的商品一顿乱敲,其中汽车行业就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领域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别的国家生产的汽车,想要卖到美国去,就得额外再交一大笔重税。

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有驾

这笔税可不是小数目,一下子就把汽车厂商的利润给吃掉了大半。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菜,拉到市场上卖,本来能挣一百块,结果市场门口有人设了个卡,告诉你必须交八十块的“过路费”,你这一年不就等于白忙活了嘛。

全球的汽车巨头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咱们先看看德国那几家最牛的车企。

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厂,按理说家大业大,抗风险能力应该很强。

可他们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营业利润一下子就暴跌了三分之一,从一百亿欧元掉到了六十七亿欧元。

少了的那三十三亿欧元,很大一部分就是被这高额的关税给吞噬了,光是这一项成本就高达十三亿欧元。

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有驾

这刀子割得实在是太狠了,直接割在了大动脉上。

因为关税太高,大众在北美市场的车子卖得也不好,销量大跌了百分之十六。

没办法,大众只能把全年的增长目标从信心满满的百分之五,下调到“能跟去年持平就烧高香了”。

大众旗下的两个豪华品牌,奥迪和保时捷,也同样是难兄难弟,利润都是大幅度下滑,原因也直指这突如其来的关税。

再看看大众的老对手,奔驰和宝马,情况甚至更糟。

奔驰的净利润,同比直接骤降了将近七成,这个跌幅可以说是非常恐怖了。

宝马的日子也不好过,净利润也少了将近三成。

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有驾

最关键的是,这些公司的现金流,也就是公司手里能随时动用的活钱,正在急剧缩水。

有机构预测,德国这三家汽车巨头的现金流今年加起来可能会减少超过一百亿欧元。

钱袋子瘪了,以后想投资研发新技术、建新工厂,可就都得勒紧裤腰带了。

这股寒流不仅席卷了欧洲,亚洲的汽车厂商们同样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日本的三菱汽车,受到的冲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竟然狂降了百分之九十七点六,这基本上就等于没挣钱,辛辛苦苦就图个热闹。

日产汽车更是惨不忍睹,直接从盈利变成了亏损,一个季度就亏了上千亿日元。

就连一向稳坐全球销量冠军宝座的丰田汽车,也公开表示对关税问题非常头疼,预测新财年的利润可能会萎缩超过三分之一。

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有驾

韩国的现代和起亚也没能幸免。

起亚甚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单季度销售额,结果一算账,营业利润反而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四分之一。

多卖的钱,还不够交关税的,这生意做得实在是太憋屈了。

有人可能会想,这是美国针对外国车企的政策,那美国自家的车企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坐收渔翁之利了?

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在全球化的今天,汽车产业链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网络。

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有驾

一辆在美国组装的福特或者通用汽车,里面可能包含了来自欧洲的变速箱、来自日本的电子元件和来自墨西哥的线束。

当美国对这些零部件也加征关税时,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美国车企自己头上。

福特汽车发布的业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二季度直接从去年同期盈利十几亿美元,变成了亏损几千万美元。

通用汽车也叫苦,说一个季度就多付了超过十亿美元的零件关税。

这通操作下来,没有赢家,完全是一个多败俱伤的局面。

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产业风暴,这些跨国巨头们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自救。

有的打算把工厂直接搬到美国去,在美国生产,这样就能规避进口关税;有的开始调整全球的销售策略,把原本要运往美国的车,转而卖到其他国家去,能少亏一点是一点。

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有驾

比如丰田,就计划投入巨资扩建在美国的工厂,提高零部件在美国本地的采购比例,目的就是为了把“美国制造”的标签贴得更牢一些,好躲过关税大棒。

但这些调整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漫长的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

就在这些国际汽车巨头被关税搞得焦头烂额,满世界寻找出路的时候,很多人都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我们中国。

为什么?

因为在当下的全球环境中,中国市场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

首先,我们这里有全世界最大、最稳定的汽车消费市场,这是任何一家车企都无法忽视的。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已经不再是三十年前那个跟在别人后面学习模仿的“小学生”了。

汽车巨头出大招,吓到我腿软,这操作太疯狂-有驾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跑在了世界前列。

过去,是大众、通用这些外国品牌来中国建厂,教我们怎么造车,他们输出技术和品牌,我们提供市场和劳动力。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当全球都在为如何应对电动化转型而焦虑时,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

你现在会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包括大众、奔驰在内的这些曾经的“老师”,现在反过来要和中国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尤其是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代表着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

中国,正在从一个单纯的“世界工厂”和“销售市场”,转变为一个全球汽车技术的创新源头和合作伙伴。

所以,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全球汽车产业大洗牌,虽然给所有参与者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确定性,但它也像一个催化剂,意外地加速了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重构。

当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跨国巨头们,在关税的泥潭里挣扎时,他们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深度融入中国这个稳定、开放且充满创新活力的市场,与中国企业协同发展,才是他们能够穿越风暴,赢得未来的关键。

这场变局中,谁也无法置身事外,但主动权,一定会掌握在那些能够看清趋势、主动求变、拥抱合作的幸存者手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