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大召回,宝马23万辆汽车,让人心慌还是心安?

一年两次大召回,宝马23万辆汽车,让人心慌还是心安?

01 起火也能赶上?这个隐患不一般

上周在修车厂蹲了一下午。

来了一辆宝马X5。

车主一脸懵,说最近启动按钮老感觉“不对劲”,偶尔还听见发动机舱里有点糊味,很怕再开下去突然冒烟。

师傅一查。

好家伙,电源连接器有松动。

那一刻,我就想起这个月安卓版的召回公告。

不是闹着玩的。

这波包含进口和国产的5系、X5,从2024年下半年产到2025年初,就因为起动器发电机的正极接线柱和48V线束正极端子之间松了。

这个部件要是接触不良,电阻大到一定程度,就是发热。

极端情况下——直接就是发动机舱烧蚀起火,严重还会斜刺里来一脚:车开着就熄火。

市面上最怕的,除了高压漏电,就是这种连线故障。

我实话说,这种级别的隐患,就像小区电闸老化。

你平时真不当回事,结果一出问题,后果不是“还行吧”,是完全没商量。

02 数据背后的故事:软件,硬件,一块儿搞

这次宝马两家(宝马中国,华晨宝马)合起来召回了1392辆新车型。

但细品一下,今年他们还做了一个更大的动作。

2025年5月的那波召回。

一次性拉上了i4、i5、i7这些纯电和混动系列,合计22.91万辆。

问题不是机械零件。

是车辆高压系统的监测,绝缘故障监测机制有瑕疵,导致在某些工况下高压系统会误关闭。

翻译一下其实就是电驱动突然没力了。

碰上高速或者山路,那真是“干刮”级的体验。

宝马给出的方案很直接。

软件升级。

不花钱,各位车主赶紧约。

这一波今年8月又扩大了一次,算下来两次加一起,23万辆。

03 啥叫免费检查?说人话就是一分不掏

我自己见过不少车主,对召回这事风声鹤唳。

‘是不是官方甩锅’

‘维修是不是走流程,实际啥都没干’

我这么多年接触下来,一句话。

只要官方发公告,去4S店按着流程走,不掏一分钱。

检查就查发电机连接。

必要时直接更换起动器发电机。

相关电缆也查,松了就修,断了就换。

都在召回范围里,别琢磨啥套路。

我自己上回踩坑是在别的品牌。

厂家没召回,只能自己找配件,花了小一万。

宝马这波是扩展召回,加量不加价,这次谁都能省心。

有个事能提醒大家。

不是所有召回都能自己随时预约。

有的需要等短信通知,有的可以主动查车辆VIN号对应申请。

别信啥‘召回就等着厂家来找你’。

主动才对得起自己的钱包。

04 一组冷知识:人人在意安全,但真正知道风险的人太少

我每次给身边朋友做科普,问他们:

‘你觉得汽车召回是工厂有问题还是监管严?’

多数人都觉得是“质量不行了吧”,“品牌靠不住了”。

其实严格按照2021年实施的新召回管理办法,和像GB 9743-2024这种涉及底层部件检测的标准,只要有一丁点超标,都要主动召回。

欧美国家这几年的车,年年召回。

反倒是没什么就能开一辈子的。

我们这边车主还有面子包袱。

觉得爱车被召回是“丢人”。

实际正相反。

召回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底线。

厂家其实能把所有失误都补上,才算讲规矩。

05 有个听了让人尴尬的误区

前几天有个人跟我争。

他说“宝马召回说明车不好,买丰田就对了 豐田质量从不召回”

我差点笑喷了。

丰田这几年在中国、全球也召回过几十万次。

区别只是品类和标准。

哪个品牌只要汽车量起来了,召回就一定跑不掉。

召回不是丢人。

真的不召回,才是危险。

说白了,只有没车开或者坏了没人管,才是最麻烦。

最后,提醒一下。

无论你开的是宝马5系,X5还是i系列。

只要在召回范围,时间到了,主动去4S店报备,检查、换件、升级,花不了一分钱。

能省事,能避险。

以后路上看见车着火,至少不用自己担心是不是自己的。

这才是对车主最大的实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