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老李这人常年喜欢鼓捣点新鲜玩意儿。去年下半年,他换了辆银灰色的车,还是那种“低配省油款”,说是开着心里不疼。可你不信没用,他大半年下来一共开了四千来公里,车罩用得比钥匙频繁——小区微信群里有天有人打趣,“老李,你那车怕不是给车罩买的?”
挑那车还真有来历。老李原先盯着两款,油耗差一升不到,低配的价格反倒贵了两千,光想着开十年能省几千油钱,拧巴来拧巴去,还是咬牙选了低油耗版。隔壁小王就犯嘀咕:“哥们一年顶多五千公里,那油钱加起来能差几个菜钱?”
可其实很多人买车的时候都这样纠结。别看一年开不上几次,油钱算到最后也就几百块,跟孩子的兴趣班学费差不多。可真轮到出钱那刻,谁都怕“上当”——我花十几万买辆车,以后加油还不能图个省心?据说,有人光为了心理安慰,宁可牺牲点配置,油耗数字一定要低。
我丈母娘对此看法特别绝:“囡囡,买东西就是要算细账,五毛一块都得琢磨,天下没冤枉花的钱!”听多了是真的受影响,好像选省油车型就是不让自己亏本。小区的阿满还拿买菜打过比方,这阵风吹得不少人买车时就琢磨油耗呗。
其实我表哥那会儿是真怕亏,买的时候把销量和口碑全查了一圈。可有意思的是,车开了两年,真正关心油耗的不如吐槽座椅硬,两年换轮胎倒挺上心——小维修店师傅老于感慨:“抠门人最爱问油耗,等下一步换配件就换成抠配件,还不如盯着刹车片和气囊!”
有的时候消费就是比个心安。有些销售挺有套路,一上来就掰着指头说“市区百公里7个多油,长期省大钱。有空多带家人出去转悠。”外行听着眉头一松,老司机倒是嘿嘿笑——格算清楚,油价是浮动的,一年用不了几个油钱,但心里这桩账算明白都觉得踏实。
真有会算的邻居,回头还在微信群里晒几张随手记账:“买的时候觉得油耗差很大,用了半年发现啊,最大感受还是后排腿部空间,娃要不是喜欢踢前座背,我还能多跑两趟长途。”有的人油耗表看得眼花,啥多连杆、最大功率,全无感,油耗6.7立马就觉得“嘎嘎满意”。
其实像阿海中途差点想换双离合的那款,图配置多,结果听说小众品牌后期保养费巨高,零件还容易断货,掉了漆得等三月,直接吓全家一跳,索性现在油耗差点也认了——“开得顺溜最不费神,二手还准保出价高一点。”修理厂里头师傅唠叨起来:“开十年?说着好听,真有几个能撑到十年不换?”
提到油耗,网上流传着个玩笑话:刚提车那会儿一箱油能跑600公里,过了一年,怎么感觉才五百?翻出来才意识到,空调用多了,高速走少了,再碰到小堵,表就往上涨。有个老司机私下里就在群里讲过,“你与其抠那1升油耗,不如琢磨琢磨防撞梁、侧气囊,还有冬天热车其实没必要停着空等,一年能省多少?”
还有冷门的司机模式配置,你问九成车主都不晓得,别说那么多驾驶模式,都长期挂在“舒适”一档不会调。实际体验里,混动CVT那种传说百公里不到五升的,遇上冬天短途一下来,油耗扑通就上8、9升。销售解释半天,有几个真能科学用?生活啊,就是盯着数字,最后还是人舒服了为准。
前几年二手市场有个故事:有对小夫妻,三年开了不到两万公里,车漆锃亮,车况好油耗少,最后还是因为换娃出生搬家,把车低价出了。原以为会打折卖,没想到油耗低成了卖点,被外地车贩一眼相中。有人唏嘘,“花那么多心思省油,最终还是因为生活转向,车随人转。”
过年那天,又见到老李,车照旧落着层灰,他随口说姑娘要高考了,哪敢随便溜达。油耗账继续算着,也许哪天生活风向一变,这些数字又不重要了——有时候买车,图的就是一个心安,可到头来,日子自己过,倒也没啥章法可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