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拿到驾照那会儿,我也以为开车嘛,踩油门、踩刹车、打方向,不就这几下子?直到第一次在地下车库蹭了墙,第二次等红灯时被后车狂按喇叭,第三次高速上完全不知道该走哪条道……我才明白,车是买得起,但真要开明白,还真得下点功夫。
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新手朋友提了新车,方向盘还没捂热,就急着上路。可你知道吗?车上很多功能,90%的新手第一年都用错了,甚至有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功能,压根就没注意过。今天咱不聊那些高大上的驾驶技巧,就说点最基础、最实用、但最容易被忽略的汽车使用常识。学会了,你才算真正从“本本族”升级成“老司机”。
先问你个问题:你真的会调后视镜吗?别笑,我见过太多人把后视镜调成“照妖镜”,就为了能看见自己帅脸。可你要知道,后视镜不是给你自拍用的!正确的做法是:左侧后视镜,地平线占一半,车身占1/4;右侧后视镜也是地平线居中,车身占1/4左右;而车内后视镜,必须能完整看到后车窗全貌。 这样调,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盲区。不然变道时,真有可能“盲”出事故。
再说说灯光。很多人一上车,雨刮一开,大灯也跟着亮了,以为这样更安全。错!自动大灯是靠光线感应的,但转向灯、雾灯这些,还得你自己动手。 尤其是雾灯,不是天气稍微阴点就该开的。真正的浓雾、暴雨、大雪天气,才需要开启前后雾灯。乱开雾灯?不好意思,后车司机可能被你闪得“上头”,反而更危险。
还有那个“双闪”,也就是危险报警闪光灯。很多新手一堵车就开,觉得这样显得自己很醒目。其实,双闪不是“我堵着呢”的提示灯,而是“我出事了”或“我停在危险区域”的警示灯。 普通堵车开双闪,后车根本分不清你是故障还是正常排队,容易造成误判。真出了事故,第一时间开双闪、放三角警示牌,这俩动作必须“支棱起来”,不然追尾了都说不清。
再聊聊空调。夏天一上车,恨不得把空调开到最大,冷风怼脸吹。可你知道吗?刚上车时,车内温度高,有害气体浓度也高,这时候应该先开窗通风30秒到1分钟,再关窗开空调,而且别一上来就内循环。 内循环虽然制冷快,但长时间开,车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人容易犯困。建议跑起来后,切换成外循环,或者用自动空调的智能模式,让系统自己判断。
说到这儿,必须提一下“自动启停”功能。很多人嫌它烦,一上车就关掉。可你有没有算过,等红灯30秒,关掉发动机能省多少油?特别是在城市拥堵路段,自动启停对燃油经济性帮助不小。 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比如电瓶快没电了、空调压力太大、或者坡道起步时,系统会自动判断不启动,这都是正常现象。别一觉得“抖”就骂车不行,其实是它在努力省油。
还有个功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坡道辅助”。上坡起步,最怕溜车吧?其实现在90%以上的自动挡车型都有HHC(上坡辅助)功能。你只需要把车停稳,松开刹车,系统会自动保持刹车2-3秒,足够你从容踩油门。根本不用手刹+油门“配合”得那么狼狈。这功能,简直是新手司机的“救命稻草”,但偏偏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再来说个关键时刻能“打脸”的知识: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 很多人图舒服,把安全带斜着拉,甚至垫在胳膊底下。这可不行!安全带必须贴合肩部和髋部,中间不能有扭曲或遮挡。否则一旦碰撞,安全带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还可能造成肋骨骨折。而且,孕妇也要系安全带,只是要调整位置,让肩带从胸部侧面过,腰带从腹部下方过,不能勒住肚子。
还有儿童安全座椅,这可不是“有娃才用”的摆设。法律规定,12岁以下或1.4米以下的儿童,必须使用安全座椅。而且,安全座椅要反向安装到4岁左右,因为小孩脖子承受力弱,反向能更好保护颈椎。别觉得麻烦,真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
最后说个“冷知识”:车辆自燃,80%是因为电路老化或私自改装。 很多人喜欢加装氙气大灯、大功率音响,甚至自己接线装电子设备,这都可能埋下隐患。原厂车电路是经过严格测试的,你随便改,轻则烧保险,重则起火。别为了那点“装逼”效果,把自己变成“移动火源”。
还有,车辆保养别只看里程。时间到了,哪怕开得少,也得换机油。 因为机油会氧化,长时间停放反而更容易变质。厂家建议半年或5000公里一换,是有道理的。别等发动机“干磨”出问题才后悔。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你是不是一个真正懂车、会开车的人。车不是买来就完事了,它是个需要你用心对待的伙伴。 你对它上心,它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所以,现在再问你一遍:你会调后视镜了吗?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开雾灯吗?你还在堵车时乱开双闪吗?
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可能就在某一天,救了你一命。别等到出事才后悔没学,现在就把这些常识“顶呱呱”地记在心里。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你平时忽略的小功能,现在看来,是不是觉得特别“真香”?你会怎么用它们?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