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

你说现在买车,到底是为了啥?有人觉得就是个日常通勤工具,有人把它看成身份象征,也有人觉得买车就是买个放心买个安全感。这几年,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品牌,大家都在拼命卷技术、卷配置、卷智能。这其中领克最近出的07/08 EM-P双子星,我觉得,它算是“卷出了新高度”,把一些原来只有几十万豪车上才有的东西都拉进来了,甚至还便宜点。

咱们就说说这个预售吧。交99块钱订金能抵2000块购车款,这操作明摆着是诱人,不买都觉得亏。08和07这两款,一个是SUV,一个是中型轿车,定位都不低,但现在的国产品牌就有这底气,敢玩这种高配置、高智能还价格战。可是仔细看这配置,你光靠“省钱”买,不一定就能“省心”,到底哪家能打,还是得细品。

比如你随便打开领克07的新车介绍,先甩给你一堆什么高级Nappa皮包裹、天窗升级成全景天幕,动不动就是1.9㎡四层隔热防晒、后排隐私玻璃、哈曼卡顿23扬声器,感觉就是要把家里的客厅和电影院都搬进车里。你说我开个车到底是想听歌还是去开趟演唱会呢?到底舒适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这样的豪华配置堆到车里,是不是就真的让我们的出行体验质变,以及会不会最终“好看好听好用”也是另一回事。

但比配置卷得更狠的,是这车的“聪明劲儿”。这回领克双子星上了激光雷达,直接全系标配,把原来那些吹上天的自动驾驶力和智能安全配置一下子常规化了,没人再需要为“要选配还是不要选配”纠结。然鹅,说到激光雷达。大家是不是也想问,是不是只要装了激光雷达,那车就能自动“认路、避障、自己开了”?我挺想回一句,“想得美!”技术再牛逼,它能替你干的事终究还是辅助驾驶,能“感知动态静态障碍物”,但一旦咱真正去路上,各种小动物横穿马路、共享单车乱窜的场景,激光雷达真能兼顾到每一个细节吗?它的“聪明”其实是有边界的,别忘了,本质还是个工具,你不能全靠它替你思考。

智能化是趋势,谁都知道。但这个过渡期就像成年人学骑自行车,刚上手最好还是自己多踩两脚,不怕麻烦。比如这次搭载的英伟达Thor-U芯片,算力高达700TOPS,AI算力很豪横,但就像你买了个超大容量的硬盘,放啥、怎么放,还是得用得巧,不能盲目相信。把一堆功能塞进车里,真用起来不见得人人能把智能玩明白,乱按一通反而成了“反智能”。

新车还有啥?双开门冷暖冰箱小桌板35处储物空间,车里冰箱都三温区了,要不是不允许开火,大概下次还能看到微波炉和小烤箱。后备厢大到放得下帐篷、放得下桌游,二排座椅能全平躺,未来是不是“车就是家,家也能上路”?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了移动的生活空间,舒适和可玩性被堆到了极致。但你微信办公、手机娱乐都进了车机互联,好像也变相让你更难彻底逃脱工作消息的“呼唤”,躺着都不放过你。

车机这块也是生死局,这次双子星上了LYNK Flyme Auto 2车机系统,各种手机互联,ICCOA1.6、小米、OPPO、Vivo、华为HiCar都能连,未来OTA还支持CarPlay。无线投屏、外设接入,甚至能把PS5和Switch玩进车里。我在想,这种体验断层把人惯坏的路是不是走得太快了?以前路上只盯着导航看,现在随时能和游戏机链接,信息量太多的时候,驾驶是不是也变得“不专心”了?娱乐和安全,怎样才算刚刚好?智能化是不是该有度,你越方便,方向盘后的人就越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再看看动力,07 EM-P用的是1.5T发动机加电机插混,三挡DHT变速箱,要输出381马力,综合数据拉到很高。动力是比肩豪车,效率也上去了,混动系统理论上兼顾动力和油耗,电池技术也逐步成熟。但我们还是要问,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个级别的动力?城市里堵堵停停,是不是真能用上381马力,还是说,这其实是技术的“炫耀”和“备选”,让你有错觉:马力越大就生活越美好?

还有那些液压可变阻尼悬架系统、CST无感舒适制动这些高级玩意,也都上了。你看一辆车能适应不同路况,有多种驾驶模式,听起来确实是很贴心。可你开车的习惯、所处的城市道路状况,决定了你能不能把这些高级功能“玩明白”。大多数人最后还是开“舒适模式”,偶尔才会切到“运动”证明一下自己,不见得真的用到极限。技术的升级,是不是有可能在“实际体验”上变成了浪费?这车能卷到什么地步,还要看每个人的使用习惯。

有人可能会问,连主动安全和辅助驾驶这块都卷成这样了,车开起来还能有啥风险?是不是这车以后真的能“一路托管”,开车变成打卡、坐享其成?我觉得这正是关键点。科技再先进,也只是辅助。路况复杂到一定程度,真正的“全域领航”还需要很长时间来测试和迭代,不能盲信新科技。领克标榜“车位到车位”的自动泊车,听着牛,其实还得看实际调试和城市环境。你家楼下停车场、商超地库、单位楼下,哪块儿不出点幺蛾子?我们能接受失误和小概率事件吗?万一“掉链子”,你是愿意相信车还是自己的肉眼?

汽车越智能,人是不是就有可能越懒?以前我们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好像变成了“器太利,事都让器替你干了”。你刷手机、点外卖、开车都能一个App解决,到最后是不是自己的判断力和动手能力都跟着下降了?买车的时候追求配置,体验上追求智能,可最后大家是不是又回到“安全、可靠、好用”这三个最基本的刚需?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说到这里,汽车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产品了,它越来越像一部移动的高端数码产品,在体验感和生活延展上拼尽全力。可是生活里真正能打开这些新功能的时间有多少,一辆车能真正被开发出多少潜能,其实绝大部分人都只是“随便开开”,没做过深度体验。所有的新技术更新,最后落地还得看使用者的态度和习惯,“卷”是厂家的事,“用”是用户的事。谁能把复杂的智能化做得简单高效,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这就是卷的终点,和不卷的开始。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领克07,08预售亮点,高配智能扎堆,体验与实用待考-有驾

回头看,有人可能会说,领克这波是把科技和体验彻底“降维打击”。但科技不是万能的,体验永远有边界。你问我到底怎么看这件事?我觉得,所有技术升级、所有智能融合,最重要的是不能“本末倒置”。买车还是要回到最核心的人和车的关系,看它能不能“真正提升你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只看参数榜单、亮点清单。你是用来“炫耀”还是用来“享受”,背后的选择其实才最考验人心。智能化、舒适化、科技化都很好,但别让这些工具主宰了你作为驾驶者的判断力和生活节奏,这车到底值不值,只有用过才知道。智能可以卷,生活不能跟着卷,人得活得舒服,这才是真正的新车哲学。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