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的越南摩托,火得不得了
侬晓得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越南市场基本上被日本品牌霸占得死死的,市场占有率高得吓人
差不多快把本地的厂子都挤到角落里去了
那会儿日本车实在是“金贵货”,一辆本田100cc摩托车卖到2100美元,侬想想,一个越南工人要攒半年工资才能买得起一辆
市场上就出现了巨大的“空白”,中国厂商一瞧,咱们的价格比人家低了大半
1999年,重庆力帆的老板第一次带着样品跑到河内参加展会
他刚到那,看到经销商们提着一大袋一大袋的现金,排队抢代理权
他心里就明白了,侬看,机会来了
跟着几年,咱们中国厂子用“蛮拼”的劲头
几乎用野蛮的方式一口气闯入越南市场
你别说,700美元上下的售价,差不多是日本车的三分之一
越南的乡下老农,看到这车既便宜又能跑,省油又耐用,个个都觉得“这才是过日子要的车”
== 价格战打到天昏地暗,品质逐渐崩塌 ==
你晓得伐
那几年的市场实在像“打仗”一样激烈,超过70家中国厂商蜂拥而入,个个都想分一杯羹
结果自然是“你死我活”的惨烈价格战
一辆摩托车的出厂价,居然以每月70美元的速度疯狂下降,从最初的800美元
磨叽到最后竟然掉到只剩170美元
这个价格,真是“比菜还便宜”啦
像当年力帆,卖出去的车赚不到几个钱,磨叽到最后到手利润只有30块人民币
要么降价,要么没订单,企业们都在拼命“压缩成本”,但你知道的,这样一来
那些原本“铁打”般的钢材,变得“脆弱得像豆腐”
链条一拉就生锈、以至于断掉
发动机散热差得让人抓狂,雨天骑车就漏电,喇叭像快要“挂掉”一样,刹车也像“玩命”似的
这“耐跑又省钱”的招牌,瞬间变成了“骑着不安全”的笑话
消费者的信任就像“水一样”,一点点“用故障和维修”给“喝光”了
更离谱的是,有些厂商为了“拼死挣活”,竟然偷偷收买配件供应商,让对手的化油器“出点情况”;你想想,连“自己人”都开始“暗中使绊子”了
这场“内斗”真是“把中国制造的名声搞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都觉得,咱们的摩托车“质量差得要命”,变成“劣质品”的代名词
整个产业的信誉“踩在脚底”了
== 日本企业的“慢工出细活”,才是真正的“长远之道” ==
当时咱们中国厂商“陷入泥潭”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日本品牌却很“淡定”
本田和雅马哈没有像咱们拼着“价格战”,他们走的是一条“慢慢来
本田一开始就投资在越南,建了完整的生产线,零部件本地化率做到九成,既保证了“产品质量”
雅马哈则把“功夫”放在了“售后服务”上,他们在越南的每个乡镇都设了维修点
打出了“十年无大修”的招牌
你瞧,这两家的做法其实挺“笨”的
但却“捅准了中国摩托的要害”
当越南人被“质量情况”和“糟糕的售后”折腾得“心烦意乱”时,开始思考:到底“省钱”重要
很快,市场上就形成了一个“共识”——多花点钱,买个“日本车”,起码不用天天跑维修铺
2004年,越南政府出手了,把进口摩托车的关税从30%一下子提到100%
还搞了好多“门槛”要过
你想,这对那些“靠价格战”拼死拼活的中国厂商
一大批企业没法扛,资金链断了个干干净净,库存堆得满满的港口
最终也就变成了“废铁堆”
到2006年,光是本田一个品牌
就重新夺回了80%的市场份
再过十年,到了2016年,咱们中国燃油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份,几乎剩不到1%,说白了
新机遇:电动车的春天又来了
你以为故事就这样完了吗
没有啦,历史从来不会“死去”
随着燃油车在越南“逐渐退出”,电动车的“春天”又悄悄来了
越南政府一看,未来的趋势就是“绿色环保”,从2025年起,要逐步限制燃油车进入大城市,还要在2027年前免征购置税
这个“新机遇”像一只“黑马”突然蹦出来,把中国电动车品牌“点燃”了
这次站在门口的,是雅迪、绿源这些“电动车界的领头羊”
2019年,雅迪在越南北江省投资建厂,但这次他们没再“拼低价”,反而花大力气做“本地化”改造,面对越南多雨、泥泞的路况
优化了车架、轮胎和电池
更厉害的是,雅迪还“学日本人”的打法
把“卖车的同时”下了很大功夫在“服务网络”上
当下,雅迪在越南开了300多家售后门店
提供“24小时上门维修”的服务
我一个河内的小伙子骑了两年,没出过啥大毛病,店里还定期打电话回访
这体验,比他爸那辈骑的“劣质车”好太多啦
== 未来可期,别掉以轻心 ==
你瞧,2023年,越南燃油摩托销量下滑了差不多18%
而电动车销量却逆势飙升了35%
雅迪这一年卖了超过10万辆车,占了大概25%的市场份,还宣布投了1亿美元
建第二个年产200万辆的超级工厂
你说,这样的成绩是不是挺“牛”的
但别以为就完事啦,竞争还很激烈
像本田、雅马哈都在加快“转型”,计划在2025年推出自己的电动摩托
越南本土的品牌也在“追赶”中
看了这二十多年的起起伏伏,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心态”
第一次失败,根本不是输给别人
而是“输给了自己”那些“只顾眼前、不顾未来”的短视行为
当下的中国企业,似乎都明白了
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用心服务”
要不然,把丢掉的“信誉”一点点捡回来
这条“重生”的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毕竟,聪明能让你“赢一阵子”
但“厚道”才能让你“走得更远”
是不是觉得,这场“商业的角逐”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跑得越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