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端车热卖,BBA销量下滑,投资者纷纷转向新能源

据说现在选择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已经不是“不小心撞了南墙”的结果,而是亲手在南墙上安了一扇门,还配了门铃,敲响之后顺便收点门票。你以为这只是“小众的审美叛逆”?不,你家隔壁阿姨和你同事李哥都已经在国产品牌展厅打卡自拍了,差点以为自己去的是北京国际车展。BBA(奔驰、宝马、奥迪)那边倒是清静,销售小哥连着几天坐门口算莲花指。现在选车这事儿,和选对象一样,不是看脸不看配置了,而是配置决定你脸值几分。

想当年,国产车要是敢标价40万,估计主机厂内部都得集体笑出声,“感情我们是在圆宇宙搞艺术装置”。但九月数据摆在那儿,一群带着算盘和Excel的投资人都被拉到了国产新能源展厅门口,有的还默默把“帮BBA撑场面”这份工作转为“国产车定投”。奇怪,咱们掏钱从来都是为面子买单,怎么突然间连面子都开始走国产渠道了?

这种场景让我不由想起国产手机从“千元机”一路爬到“过万”,把洋品牌打的满地找牙。还记得那年国产手机第一次喊出高端战略时,大家都笑出了三室两厅。但事实证明,笑到最后的不是高端洋品牌,而是那些被“低价”嘲笑过的品牌,如今都在高端市场划圈圈收割智商税。而汽车行业发展速度,连手机都得扶墙喊慢点,毕竟这是可以合法开着上路的“流动面子工程”。

国产高端车热卖,BBA销量下滑,投资者纷纷转向新能源-有驾

身边有位职业选车纠结症患者,早年间是BBA死忠,进店问的第一句话永远是“哪个能让我比领导帅五分钟”。最近他去看国产高端车,看到智能配置以后陷入沉思:我买BBA是为了让自己高级,看国产车居然还可以帮我变聪明?现在买车原来不光比谁更能撑面子,居然还能顺便顺着系统指挥下班买菜,真是世风日下、科技人心。

那些自称“高端市场担当”的BBA也不示弱,门口摆着最新款大标子,里头却在数进店人流。销售经理茶都泡凉了,吐槽一句“9月到店客户少了三成,连赠品都发不出去了”。原本指望凭品牌吃饭,现在居然要和国产车拼谁家的杯架能给手机无线快充,谁家的AI能顺滑把老板拍成大头贴,谁家的续航让你从帝都直奔帝国边境只用一口气。

消费者纠结:我是多花十万买个logo,还是选个能自己倒车入库还能用人脸识别的国产车?难不成我又要在朋友圈晒国产配置,顺便配句“真香”?投资者也越来越心动,他们已经把手里的BBA股票赶紧换了一半新能源,恨不得早点抄底把自己的副业跟政策一起蹭上一蹭。

国产高端车热卖,BBA销量下滑,投资者纷纷转向新能源-有驾

近看技术数据,国产高端车型的电池能量密度比BBA同价位高15%。这意思是你开着国产车,别人还在充电桩排队说“德国品质”,你已经到家准备熬夜追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更是肉眼可见的领先,国产品牌总喜欢拿“你爸妈也会用”的逻辑做宣传,BBA那边只会皱眉头说“我们有百年底蕴”。百年底蕴是好,底蕴太大了有点沉,直接压在地上动不了,每次一升级还得等到下辈子。

支持国产新能源的趋势,主要是两条腿:技术快、省钱多;政策猛、红包厚。谁是腿长谁是腿短已经很明确了,投资者当然都抱着政策大腿往前冲,普通人也不差那两步,选车方式直接量化到“电池密度、自动驾驶、补贴力度”三个指标,谁数据高往谁家砸钱。从前说选车靠口碑,现在一切数据为王,连你二姨都开始在群里转发“本月高端车型销量榜”,说要用数据决定老家的面子工程。

不过这种火热也催生出一种新焦虑,投资者担心“追高追成高杠杆”,普通人怕“买完就降价贬值”。但现实不是“赶集捡白菜”,而是只要你懂得查数据,就能轻松避开那些“买了就掉坑”的车。做了几件小事:查复购率,问售后,搜政策条款。结果发现国产高端车的复购率比BBA高8%,喜欢智能配置的用户满意度超过90%;政策文件直接明说“要素市场化改革向新能源倾斜”,这还用得着动脑?

这三板斧,已然是普通选手入场的护身符。投资者拿数据选标的,职场人搞副业锁定政策方位,大家都在用数据挑选下一步空气。不信你问问附近的4S店售后,最近国产品牌的车主都在晒“智能互联体验”,入门就能玩车机投屏,下楼还能用语音叫开门,完全不像几十万大手笔买个“豪华标”。

更荒诞的是,过去认为“操作智能的是年轻人”,但现如今连老年群体也能用国产新能源的辅助驾驶绕着小区溜弯。BBA和国产品牌这场大战,甚至成了“谁敢大胆修改行业剧本”的比拼。一个配件圈朋友,去年还说要吃BBA老本,今年翘着脚说国产企业订单涨了两成,技术升级像加杠杆一样快,副业收入直接从下午茶涨到支付宝余额。

可能有人怀疑,“现在入局国产高端新能源是不是太晚?”放心吧,这智商税早已被逐步免除,只要你跟着“数据+政策”逻辑走,哪怕是小白用户也能捡漏。世界从不缺被政策喂大的机会,更不缺一群在数据背后点灯熬油的人。你是投资者也好,搞副业也罢,还是寻思着下个月换车,这三条路子总归适用:

一,技术研发投入高的车企,选车也能跟着走,毕竟高投入总比低成本的小作坊靠谱。电池密度高,智能驾驶功能全,买了都能多跑两圈还不掉电。

二,盯政策,看清哪个城市、哪个板块“新能源汽车”被点名支持,选副业选投资选下班堵车路线,谁抢到政策谁赢。

三,每月查协会高端新能源销量细分,普通人换车时选择销量稳定的品种,以后保值率也不吃亏。毕竟你要的是车,不是限量版纪念用来供着。

国产高端车热卖,BBA销量下滑,投资者纷纷转向新能源-有驾

这些方法,我已经丢进了“新能源赛道必杀技合集”里。财报也好,政策解读也罢,普通人哪怕不懂白话财经,看几页就能避坑。分享给身边有投资需求、汽车行业从业或者准备副业的朋友,说不定他明天就能靠新思路实现家族小目标。别再用“盲选豪华标”来决定人生走向了,把经验拉下来用数据挑车,才是新时代的标准答案。

最后,关于国产高端车到底能不能稳住40万的身价,欢迎跳出来各抒己见。你是继续死守BBA,还是准备掏钱支持国产牌面,还是干脆等等看别人送钱?反正面子工程已然不是独家专利,谁能让你多省电省心,面子就颤抖着归谁了。

别忘了,喜欢这些辛辣讽刺聊车分析的,关注我就行了,下期继续开扒国产车企技术迭代三大奇妙节点。要是实在没时间自己研究,欢迎私信“新能源”,我直接甩你一套国产vs BBA高端车型数据对比表,副业投资、选车都能玩转。毕竟这年头,腿长的人先上车,剩下的人只能摇号等奇迹。至于奇迹分发到谁头上,靠评论区吵架也许更快。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