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愿断层领先、蔚来萤火虫入榜,8月新能源小车TOP10展现市场格局与竞争格局的变化

8月份,两厢纯电动车市场热闹得很。数据摆在眼前,吉利星愿8月交出46057辆的成绩单,这数字对比飞度23辆,Polo 107辆,差距得用断崖来形容——虽说数字是体感估算,但这个市场轮廓非常清晰:两厢燃油车已被纯电车型迅速蚕食。前阵子和江浙一个汽车经销商聊,他就笑说:哎,现在谁还在买飞度,纯电车便宜又方便,这价格炸裂。

这种变化背后,是消费者对使用成本的敏感——试想,你每个月油费2000不下,充电桩附近又多了几家便利店,生活多方便。星愿这车定位6.8万起步,且提供310公里和410公里两种续航,挺合适家用通勤,尤其是2650mm轴距配上85%得房率,那空间表现都快追A级轿车了。后备箱70升加375升,能装不少东西,甭管是送娃上学还是临时去市场买菜都够用。

吉利星愿断层领先、蔚来萤火虫入榜,8月新能源小车TOP10展现市场格局与竞争格局的变化-有驾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去4S店,销售小哥跟我开玩笑:现在买星愿的多,老客户多,还说这个价位智能化配置堪比10万以上车型。这智能化就是Flyme Auto那套系统,反正没啥花里胡哨,就是实用,导航、语音啥都在,体验感提升不少。相比之下,宏光MINIEV虽然销量也稳定,8月37828辆,但其定价低得有点不可思议,2.38万起,讲真,这价位太拼了,适合预算非常紧张、三四线城镇买家,买就买个趁手玩具。可你说打造智能座舱,这车显然不适合。

宏光和星愿就像两个不同级别的选手,前者像极了熟练老工,够用、便宜;后者像是新鲜血液,兼顾了更多需求。再说海鸥,23031辆,卖得也算稳,但销量今年6月至7月波动倒是挺让人心疼。这里猜测下,海鸥可能面临供应链限制,或者核心零部件交付出现问题。只是体感估算,没多大数据支撑。

顺带一提,上个月我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位朋友提到海鸥的电池配置不算顶尖,有可能是供应商换线,短时间拉胯。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海鸥的具体电池供应链究竟是谁主导,网上说法不少,没深入挖掘,先按下不表。

吉利星愿断层领先、蔚来萤火虫入榜,8月新能源小车TOP10展现市场格局与竞争格局的变化-有驾

有点意思的是,长安Lumin,虽然只有14570辆,销量上不如前三,价格就更低,3.79-6.19万,续航130到301公里不等,但这货还有个糯玉米外号,确实挺形象的。外观对这辈年轻消费者影响大,毕竟智能和续航差不多,颜值说不定成了关键变量。你有没有注意过,小车买家越来越怕买个样子一般的车,问问身边人也许发现没错。

比起Lumin,海豚价位更靠上了,9.9万起步,空间轴距2.7米、平台技术也更先进,介于入门游和中级通勤之间。从研发角度讲,就像手机品牌里从千元机跳向两千元机那档,技术和体验同步提升,但价格敏感度也随之加重——这平衡不好把握,供应链压力能不能承受得住,很关键。

这种价格和性能平衡,供应链就像厨房里的炉火,火小了煮不熟,火大了容易糊。星愿这火,估计调得刚刚好。反倒是一些车型,估计火候没掌握准,销量波动明显。同样的零部件,供应商交货的节奏和质量,决定了车能卖多好。供应链博弈,说白了就是几家做菜的厨师能不能准时把主料端上桌。

吉利星愿断层领先、蔚来萤火虫入榜,8月新能源小车TOP10展现市场格局与竞争格局的变化-有驾

提点自我更正。前头说星愿和宏光市场差距大,这话有点绝对,因为两车目标群体其实不完全重叠,宏光打的是极致低价市场,星愿更偏用户体验,这两者不能一概而论哪个更强,但放在销量榜上,星愿明显更能抓住目前主流消费趋势,这才是我后来纠正的事实。你觉得呢?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还有尾巴上的几位,比如五菱缤果和吉利熊猫mini,销量相当,约1万左右,缤果尺寸长近4米轴距2560mm,城市里用很灵活。熊猫mini起价2.99万,续航120和210公里,还标配快速充电,适合对续航和成本都有所担忧但预算有限的人。我猜这俩车的未来竞争会很激烈,不仅看数据,还得看用户反馈和渠道推广力度。

跑点题,不得不提蔚来的萤火虫,4293辆,虽然排在第十,但它的定位显然偏高端,价格12万左右(减去BaaS后7.9万上下),配了无框后视镜、128TOPS算力的辅助驾驶芯片,智能化程度远超过其他车型。销售那边告诉我:一线城市年轻人挺喜欢,它不光是代步,更像身份的象征。但问题是,城市路况复杂,你真的认为高科技配置能完全适配咱们这里拥堵的路况吗?还有这车进欧洲市场,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它到底会不会迎来更大体量的爆发,我没细想过,或许是烫手山芋。

吉利星愿断层领先、蔚来萤火虫入榜,8月新能源小车TOP10展现市场格局与竞争格局的变化-有驾

临场小计算一下,星愿的百公里成本大概在20元左右,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和一些中高端新能源车型,这对日常通勤族来说极具吸引力。对比飞度你光油费就没个数,这个优势带来燃油车市场断层领先的姿态显得更清晰。

从我多年的观察看,未来两厢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肯定更加激烈,核心是从供应链、造车策略到渠道渗透的全方位博弈。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问自己,也问你,新能源小车未来的爆点会在哪里?会是像星愿这样运动能力均衡、空间体验优良的小能手,还是像萤火虫这种高端智能化玩具?甚至会不会出现一款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完全颠覆现有认知的车型?(这段先按下不表)

吉利星愿断层领先、蔚来萤火虫入榜,8月新能源小车TOP10展现市场格局与竞争格局的变化-有驾

最后吧,窗外一辆吉利星愿悄无声息地开过,电机轻快但毫无声响,和旁边隆隆的燃油车尾气排放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毫无声响的微妙感觉,或许才是未来甚至我们日常生活更容易感知到的汽车变革。你有没有注意过,你家附近出现的这些安静小车,它们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节奏,甚至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