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车展:中国汽车业引领科技潮流,重塑全球格局
2025年上海车展不仅是规模最大的汽车盛会,更是现代科技成果的展示舞台。在这里,中国汽车制造商无疑占据了
领先地位。《Профиль》杂志记者亚历山大·别洛诺夫斯基和伊戈尔·莫尔扎雷托从上海车展发回了精彩报道。
此次上海国际车展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约1500家企业,它们纷纷展示自家的汽车及高科技研发成果。走在上海街头,你能真切感受到未来已至:超现代的汽车随处可见,多层立交桥和隧道纵横交错,还有那令人惊叹的摩天大楼。在中国,发展日新月异,银行卡时代似乎已迅速成为过去,人们如今在商店购物(甚至人与人之间转账)都通过热门即时通讯软件中的应用程序完成。就连车展的入场方式也从传统的徽章变成了面部识别(Face ID)。
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里程碑。来自杭州的DeepSeek公司研发的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现代汽车中,它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语音助手范畴。该神经网络掌控着一系列智能系统,包括众多功能的操控、根据特定用户需求适配界面、通过云服务进行学习和自我更新、安全监控以及自动驾驶系统支持等,而这仅仅是其众多功能的冰山一角。如今,人工智能已融入大多数中国品牌汽车,欧洲车企也在奋起直追。比如,宝马集团计划在其所有新车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过目前仅针对中国市场。
## 电动汽车崛起,传统燃油车承压
在国内市场,电动汽车正持续挤压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当然,充电时间(且充电所需时间远长于加油)仍是阻碍电动汽车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难题,企业不仅着眼于新型电池的研发。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主要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CATL)展示了九款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这些车辆配备了快速换电系统,换电过程不到两分钟,且每块电池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
车展上,多家中国领先企业还展示了多款飞行汽车概念。其中,红旗推出的Tiannian 1具备垂直起降(eVTOL)功能,已接近量产阶段。Tiannian 1集轮式电动汽车和豪华座舱于一体,能自主起飞,在空中飞行200公里(速度可达150公里/小时)后安全着陆。制造商称,该车由人工智能操控,安全可靠,用户只需发出语音指令即可,其预生产样机预计在2025年进行试飞。其他车企也不甘落后,广汽展示了GOVY AirCar多旋翼飞行器和AirJet混合动力飞行器,奇瑞同样推出了自家的飞行设备。
## 中国品牌大放异彩,多款新车闪耀登场
在上海车展上,最吸引观众目光、成为焦点的当属中国汽车制造商。新车众多,难以一一列举,下面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些来自知名企业展台上的重要车型,尤其是那些已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品牌。长安汽车展示了多款车型,包括混动SUV启源Q07和轿车启源A06(两款车续航均达1400公里),以及高通过性的越野车型长安深蓝G318,而展台上的明星车型则是电动掀背车阿维塔06,这些车型有望不久后进入俄罗斯市场。
哈弗小龙Max这款中型SUV也可能登陆俄罗斯。其最大亮点在于搭载了全新的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华为自主研发的多媒体系统,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悬挂,能够提前预判并适应各种路面不平。
对于俄罗斯消费者而言,重要的新车发布还有更新后的高端SUV岚图Free+。与前款相比,它在尺寸上有所增加,外观也发生了变化,取消了散热器格栅,采用了不同的大灯和新保险杠等。技术层面也有显著改进(无疑是朝着更好的方向)。
奇瑞展台上的主要新品(当然除了直升机)是一款大型、风格硬朗的SUV(或越野车)概念车Tiggo 9L。它已不再是普通家用车,而是路虎或兰德酷路泽的有力竞争对手。此外,还有新的小型货车、皮卡、轿车,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QQ城市车继任者。许多人对QQ品牌并不陌生,它曾是21世纪初大宇Matiz的仿制品。如今,QQ以独特的现代两厢车风格重新回归,形似Mini Cooper。目前,关于新款QQ的技术信息尚未公布,但可以确定它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按照惯例,奇瑞在车展上还推出了新品牌Lepas,这是该集团在现有十个子品牌之外的又一成员,已有五款车型准备面向全球销售。
江淮汽车在上海展示了全新的框架式越野车JS9。该车基于皮卡T9打造,有趣的是,它将以索勒斯(Sollers)品牌在俄罗斯市场销售。该车型将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工厂生产,目前该工厂已在组装皮卡ST6和ST8。
高端品牌红旗的展台(是车展上最大的展台之一)上新品琳琅满目,有电动汽车天宫05和06、豪华轿车红旗L1、H9和HS9的混合动力版(PHEV)、更新后的红旗金葵花加长版,以及一款未来越野车概念车,其命名正在公开征集。豪华轿车红旗L1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上市,搭载3.0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功率达380马力,匹配8速自动变速箱。值得一提的是,已有非官方经销商开始引入这款中国版“迈巴赫”,售价从2400万卢布起。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政策助力成效显著
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汽车电动化已取得胜利。去年,中国近一半的汽车销量为不同程度的电动汽车。这一趋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国范围内建设充电网络,不仅补贴汽车制造商(这引发了欧洲的调查,最终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也补贴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可享受大幅折扣和税收优惠)。当然,政策并非只有“胡萝卜”,也有“大棒”:在大城市,传统燃油车注册难度极大,而电动汽车则不受限制。不过,按照中国的分类标准,“电动汽车”不仅包括纯电动车,还涵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且目前来看,PHEV似乎因其更强的通用性而更受青睐。
不出所料,上海车展上的主角大多是各类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令人意外的是,长城汽车展示了其历史上首款八缸汽油发动机。这款4.0升V型发动机功率将超过400马力,扭矩超过600牛·米(具体参数尚未公布)。从今年起,这款新的V8发动机将应用于坦克品牌的旗舰越野车和高端皮卡车型。
## 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国稳居榜首
2024年,全球新车销量达8512万辆(增长2.6%)。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销量为2605万辆(增长3.4%),占全球总销量的30.6%。美国位居第二,销量为1594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7%。印度排名第三(427万辆),随后是日本(425万辆)和德国(281万辆)。遗憾的是,俄罗斯早已跌出前十。
汽车生产方面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OICA)的数据,2024年全球汽车产量为9250万辆,中国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3130万辆(34%)。紧随其后的美国产量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为1056万辆(11.4%),之后依次是日本(823万辆)、印度(600万辆)、墨西哥(420万辆)、韩国(410万辆)、德国(400万辆)。俄罗斯汽车产业在过去十年中,从全球第13位下滑至第16位(产量约100万辆),市场份额也从2.2%降至1.1%。
据汽车统计分析机构“Autostat”的数据,2024年俄罗斯市场上65.3%的汽车来自中国。其中,47.5%为中国品牌在中国生产的汽车;10.7%为中国品牌在俄罗斯或白俄罗斯组装的汽车;4.8%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品牌,使用中国汽车零部件组装;最后,2.3%为从中国进口的全球品牌汽车。
## 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挑战与应对
如今,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汽车制造领域树立了标准,欧洲汽车巨头们正努力追赶中国本土的发展趋势。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几乎所有品牌都在中国市场有所布局)并不愿轻易放弃中国市场,毕竟它们与中国主要汽车集团在生产和技术上有着紧密联系。然而,这并非易事……例如,保时捷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销量骤降40%,尽管其去年已向中国市场推出电动版Macan。实际上,德国“三大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销量普遍下滑,目前它们在销量排行榜上处于第二梯队。
令人遗憾的是,从上海车展的情况来看,欧洲企业并未推出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产品,而是选择了模仿中国竞争对手的道路。大众集团甚至制定了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即“在中国,为中国”。
大众在车展上展示了三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包括轿车ID.Aura、SUV车型ID.Evo和ID.Era。这些车型完全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配备电动和混合动力系统、超大数字显示屏以及众多驾驶辅助系统,甚至采用了现代中国风格的设计。德国企业试图在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中保住一席之地,因此,中国上汽集团的专家们在这一系列车型的研发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奥迪则以新车E5 Sportback作为回应,该车被视为“设计领域的新标杆”。奥迪的标志现在采用大写字母书写,且不再有传统的四环标识。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款车性能卓越,提供多种动力配置(功率从299马力到787马力不等),百公里加速仅需3.4秒,最高续航里程可达770公里(顶级版本)。然而,对于如今更倾向于本土品牌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款车能产生多大吸引力仍有待观察。
别克(其车型仅在美国和中国销售)的展台一半被四款不同车身款式的Electra电动概念车占据,包括小型货车、轿车、掀背车和SUV。这些概念车基于“逍遥”平台打造,并配备中国制造商宁德时代的电池。最新技术使这类电池能够实现快速充电,10分钟即可增加350公里的续航里程。值得注意的是,该车型由中国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汽车共同研发。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别克GL8非常成功,它一直是中国小型货车市场的领军者,如今已更新到第三代,目前有电动版和混合动力版。自2000年以来,该车一直由上海通用汽车生产。
上海车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欧洲和日本企业都带来了小型货车。然而,它们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因为中国车企也注意到了消费者对大型单厢车的喜爱,所以在车展上,几乎每个中国本土制造商的展台上都能看到小型货车,而且一个比一个更酷炫、更具未来感。因此,在这一领域,或许只有沃尔沃EM90还有一线机会。不过,严格来说,这并非瑞典企业的原创设计,而是对极氪009稍加改动的版本,两款车均基于吉利集团的模块化平台打造。
综上所述,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外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着严峻的销售困境。目前,关税壁垒暂时延缓了中国品牌大规模进军全球市场的步伐。中国汽车在技术、可靠性和舒适性方面已不逊色于欧洲或日本汽车,且每年都在不断进步。当然,中国汽车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许多品牌缺乏独特的设计风格,导致其在众多车型中辨识度不高,更不用说记住车型名称了。但中国汽车产业的扩张势头强劲,在这种压力下,全球汽车巨头要保住自身市场地位将面临巨大挑战。未来,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将如何演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