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T9长续航尊贵型用车记:智能化有点鸡肋,家用还算顺手
说起奇瑞风云T9,真是个挺低调的主儿。身边买比亚迪、吉利的多,这车我第一次见还是去年秋天,小区楼下那哥们刚提新车,还在微信群里发了张照片。那会儿风云系列还没单独拉出来做品牌,现在倒好,7月8号直接升级成独立招牌了,说不定过几年路上见到它的机会能赶上隔壁宋Pro。
这次试的是2025款120KM长续航尊贵型,也就是带三元锂电池那个版本。指导价13万出头,我问销售置换补贴能不能再谈,他咧嘴一笑:“你要是真换老捷达还能给你抹两千。”最终一口价11.99万落地。我记得群里有兄弟自测说这个配置其实优惠空间不大,因为厂家控价比较死。
先聊聊最直观的——中控屏幕和系统。这块15.6英寸的大屏,看着挺唬人,其实分辨率也就2.5K吧,高通8155芯片,据说不少国产新势力都用这颗。但真开起来,感觉跟宣传差距还是有点,比如打开空调设置倒是快,只要300毫秒左右(听师傅测过,说排第六),切辅助影像视角也就一眨眼。但只要涉及导航窗口、3D地图加载这些复杂活儿,那卡顿就出来了。有一次我临时改路线去医院,“本地导航规划”愣是等了一杯咖啡时间才反应过来,大概1600多毫秒吧,这成绩在37台同级里只能排后面几位。
还有个事特逗,上回邻居小刘想听收音机,一按按钮结果等半天没动静,他还以为坏了,其实只是反应慢——“打开收音机”得1700多毫秒才能搞定。我当时心想,这年头连基础功能都拖沓,有点不像话。不过轻量操作倒没啥问题,比如车辆3D模型滑动,那响应速度据说能进前三名,但日常谁老玩那个呢?
至于UI界面嘛,不花哨,就是扁平设计+壁纸桌面+底部Dock栏组合,中规中矩。唯一让人吐槽的是底部Dock栏不能自定义,两侧白白浪费那么大块地方,有强迫症的人看着肯定难受。另外空调界面倒是蛮直观,用3D座舱图显示,每个人可以自己调温度和出风口,不过模式切换那些按键样式略显土气,好歹胜在清楚明白,不怕误触。
翻菜单找功能的时候,经常迷糊。“新能源”“驾驶”“辅助驾驶”等分类乱七八糟,新手估计得摸索半小时才能全弄明白。App预装方面,高德LION版导航、酷狗音乐、QQ音乐,还有爱奇艺B站啥的基本都有,我媳妇喜欢追剧,她说连B站都内置算厚道。但也有人嫌弃预装太杂乱,占空间,还删不掉几个冷门应用。
投屏协议支持Apple CarPlay、HUAWEI HiCar和ICCOA Carlink三种主流方式。我拿iPhone插USB线试了一下,很快识别出来,而且蓝牙靠近验证不用输入密码,比早些年的合资SUV方便不少。不过安卓手机连接偶尔会弹窗报错,据群友反馈可能跟手机型号有关,也不是每台安卓都百分百适配。
语音助手入口很显眼,每页左上角都有提示,比如“试试看‘打开前除霜’”。但实际体验下来只能说一般般:142条指令只认对52条,总识别率不到四成。有次我想一句话同时开窗加调整座椅,它直接懵圈,只执行了一半动作。这AI能力……怎么讲呢,“人工智障”可能更贴切一点,在需要连续对话或者复杂场景联动时经常掉链子,师傅私下吐槽:“这语音助手啊,就当闹着玩。”
除了这些,还有两个细节值得提一下。一是在北方冬天用久了,中控大屏表层容易出现轻微雾气,需要擦拭,否则影响视觉效果;二是副驾储物格特别浅,只能放下一包纸巾和行驶证,要搁矿泉水瓶根本盖不上盖子。据维修店老赵讲,这是因为电池布线占用了部分空间,也是混动车型普遍现象之一。他还顺嘴提醒我,如果哪天遇到中控死机,可以断电重启(拔负极),一般五分钟后又活蹦乱跳,比返厂省事多了。
养护方面,目前4S店建议5000公里首保,然后每1万公里例行检查油液、电池状态之类。如果跑市区堵车较多的话,他们推荐半年检查一次刹车片磨损情况。不少老司机觉得这种混动车刹车偏软,下坡容易发虚,所以最好提前留意,更别指望电子手刹完全靠谱。有位朋友去年夏天空调用太猛导致12V蓄电池亏电,被困地下停车场一个下午,从此学乖随身带充电宝救急……
最后再插播个冷知识:据销售吹牛皮,说今年年底或许会推一个高阶智驾包,到时候城区NOA自动领航啥的应该会上,但目前来看现有车型软件硬件基础都偏保守,即便OTA升级估计提升有限。不信的话可以问问售后技师,他们比官方客服更懂门道。(信源来自微信群聊天与售后闲谈)
免责声明: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