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比亚迪又双叒叕上清华教材封面了。
这事儿,比秦L和海豹06 DM-i发布那个2.9L油耗本身,还带劲儿。甚至比那9.98万的起售价,还要诛心。
为什么?因为价格战,属于物理攻击,大家抄起家伙互砍,血肉模糊,但好歹还在一个维度里打架,比的是谁的血更厚,谁的刀更利。可上教科书封面这个事儿,它不一样,它属于魔法攻击,是降维打击,是直接冲进你家祖庙,把你供奉的牌位给换了。
这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修仙,练了半辈子金钟罩铁布衫,自以为刀枪不入,结果人家直接告诉你,你的功法已经被编入《九年义务修仙教育》,成了新生代人手一本的入门读物,而且还是被批判性学习的那种。就问你心态崩不崩?同行看了也得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你必须理解,过去二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混动领域,神坛上坐的是谁?是丰田,是本田。丰田的THS,当年在我们这代工程师眼里,那就是天条,是道,是不可名状的克苏鲁。你只能学习,理解,然后膜拜。我们的教科书上,剖析来剖析去,都是在研究人家那套行星齿轮是怎么在方寸之间玩出花儿来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沫横飞,我们在下面听得一脸虔诚。那是一种技术上的信仰,一种“我们这辈子可能都追不上了”的宿命感。
那时候的竞争,大家都是在丰田划定的“餐厅”里吃饭。有人想办法搞个新菜式,有人想办法把桌布换得好看点,但谁都不敢说这餐厅的规矩有问题。
但比亚迪干了什么?它没有去研究怎么把桌子擦得更干净,而是直接说,诶,我不过了,摊牌了,我要把餐厅爆了。它搞的DM-i,核心逻辑就是“以电为主”,把发动机彻底搞成了一个“充电宝”和“辅助”,这就属于掀桌子式竞争。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在比谁的内功更深厚,比亚迪直接掏出了加特林,说大人,时代变了。
第一次上清华教材封面,是第四代DM,那会儿大家还觉得,哦,这哥们儿挺牛,整了个新活儿,算是对旧秩序的一次“叛乱”。但四年后,第五代DM技术又上了,而且是2025年版的新教材。
这性质就完全变了。这已经不是叛乱了,这是改朝换代。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见过无数PPT发布会的中年人,对什么“全球领先”、“行业颠覆”早就免疫了。发布会上吹的牛,就像夏天的冰棍,出那个门就化了,信一个字都算我输。但上教科书封面这个事儿,是实打实的,是白纸黑字的,是会被印刷出来,送到中国最顶尖学府的课堂上,影响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汽车工程师思想钢印的东西。
这是一种认证。一种釜底抽薪式的认证。一种让对手哑口无言的认证。
杀人,还要诛心。太狠了,真的太狠了。
你可能会觉得我这个比喻有点扯,把一个工业技术说得跟修仙小说一样。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车圈现在就是这么魔幻。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了,这是一种被封装好的“知识压缩毛巾”。扔到清华这个“泳池”里,它就能瞬间膨胀,浸润每一个未来工程师的脑回路。以后他们设计动力系统的时候,潜意识里的第一反应,可能不再是“丰田那套行星齿轮怎么绕”,而是“比亚迪这套以电为主的逻辑能不能再优化”。
你看,战争,早在实验室和教室里就已经打响了。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我大学的汽车构造老师,一个地中海大叔,当年讲桑塔纳化油器能讲一整个下午。不知道他现在看到这个封面,会不会觉得自己白活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比亚迪把自己的技术做成了“公共知识”,这当然是一种自信和格局的体现,但同时也意味着,它把自己的底牌亮给了全世界。这就像武林高手把自己的独门心法刻在了门派门口的石壁上,谁都能来看,谁都能来学。
这操作,要么是绝对自信,相信你们学也学不会,要么就是阳谋,逼着整个行业跟着我的节奏走。我把标准答案给你了,你们要么抄,要么就得拿出比标准答案更牛逼的东西。抄我的,那你永远是我的影子;不抄我的,你就得证明你比我还牛。这他妈才叫工业升级啊!
所以说,上教材封面,是比亚迪打赢的一场关键战役,但不是战争的结束。恰恰相反,这更像是一场宇宙级别的黑暗森林广播,比亚迪对着整个星系喊了一嗓子:“我在这儿,我很强,我把我的技术坐标公开了!”
这下,所有人都睡不着了。合资品牌的心态估计彻底爆了,以前还能拿“技术底蕴”说事儿,现在人家的技术底蕴都进最高学府的殿堂了,你再说这个就有点像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一样,透着一股心酸。而国内的其他同行,压力也直接拉满。以前大家还能说比亚迪就是堆料,就是价格屠夫,现在人家直接告诉你,我不仅能打架,我还能写书,而且是教科书。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以后再有新势力想整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难度加大了。因为现在评判标准被拉高到了一个很流氓的层次:“你这个技术,能上清华教材么?”。
你看,一句话就把你噎死了。
这就是掀桌子的终极奥义:不是打败你,而是让你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