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汽车市场都迎来了一些新变化,对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泰国发布了新的政策,鼓励汽车制造商使用本地零部件,而极氪则宣布在马来西亚采用品牌直营模式。这些举措将如何影响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发展呢?
泰国:零部件本地化新政,机遇与挑战并存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批准了“促进使用国产零部件的措施”新规,要求电动汽车和电器行业的投资者购买更多的国产原材料。这意味着,纯电动汽车本地零部件采购比例不低于40%,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不低于45%,零部件占原材料总价值的15%以上,达标企业可享受额外2年50%企业所得税减免。
这项政策对中国车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中国车企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与泰国本地零部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符合新规要求的产品,从而获得税收。挑战在于,中国车企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本地化生产,并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极氪:品牌直营模式,深耕马来西亚市场
极氪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马来西亚建成10家销售门店及3家售后服务中心。此举将帮助极氪更好地控制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中国车企:积极应对,加速布局
面对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新变化,中国车企正在积极应对,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
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在泰国市场取得了成功,并计划将经验复制到其他东南亚国家。长城汽车与越南成安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进行CKD组装合作,2025年底实现越南汽车越南造。
比亚迪:比亚迪在泰国市场销量稳步增长,并计划扩大产能。比亚迪还积极布局东南亚其他市场,例如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电池工厂。
小鹏汽车:小鹏汽车在印尼投资建设电池工厂,并与当地企业合作,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未来展望
东南亚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布局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中国车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强本地化生产,并与当地企业合作,才能在东南亚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