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车技术再先进,为啥油耗超不过90年代面包车?3个原因说透
“老张,你这桑塔纳开得真省油啊,一箱油能跑六七百公里!”“那可不,我这车老了点,但胜在皮实耐用,油耗还低。”这样的对话,在十几年前的加油站里并不少见。而如今,我们开着配置更高、动力更强、内饰更豪华的新车,却常常为那多出来的几升油耗而皱眉。这事儿说来挺魔幻,90年代那些“铁皮盒子”似的面包车,百公里油耗据说能低到4.9升,而如今满大街的涡轮增压、缸内直喷、轻量化车身,油耗却怎么也压不下来。 难道是我们的技术退步了?还是当年的老司机们都在吹牛?作为一个在车轮上混了半辈子的老司机,今天我就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聊聊,这油耗背后的“玄机”究竟是啥。
第一点,轻,是真的轻,轻到“离谱”! 你敢信吗?当年那些夏利、奥拓、五菱之光,自重普遍才800到900公斤。啥概念?现在一辆主流的A级轿车,比如朗逸、轩逸,空车就得一吨二三往上走。多出来的这三百多公斤是啥?高强度钢、前后防撞梁、一排排的安全气囊、厚实的隔音棉、大尺寸的轮毂、还有那能把你按在座位上的电动座椅。 这些可都是保命的玩意儿。当年的车,为了省那点油,车身用的都是薄铁皮,跟饼干盒子似的,你拿个螺丝刀都能捅个窟窿。现在你拿同样的螺丝刀去捅一辆新车,估计手先废了。车轻了,跑起来自然省劲,油耗当然低。可这“轻”,是拿安全换来的,这笔账,你怎么算? 网友“秋名山车神”就调侃说:“当年开面包车,感觉自己是‘人肉安全气囊’,现在开新车,感觉自己是‘装甲堡垒’里的指挥官。”这话糙理不糙啊。
第二点,慢,是真慢,慢到“没得选”! 你想想,当年那会儿,一条省道能跑到60公里/小时就谢天谢地了,再快点,方向盘抖得跟筛糠似的,发动机嗷嗷叫,耳朵都快聋了。更别说那些乡间土路,坑洼不平,底盘硬得像块板,开40都颠得你五脏六腑移位。速度上不去,发动机转速自然低,工作负荷小,油耗能不高吗? 现在呢?高架桥、高速路四通八达,限速120是常态,你开个80都觉得碍事。车速一快,风阻呈几何倍数增长,发动机得拼命工作才能维持速度,油耗蹭蹭往上涨。这就好比一个人,慢悠悠散步和百米冲刺,消耗的能量能一样吗? 而且,现在的车还得满足你“一脚油门就窜出去”的爽快感,动力储备足了,油耗自然也上去了。所以,不是现在的车不省油,是我们的需求变了,路变好了,我们都想跑得更快、更远。
第三点,小,是真小,小到“刚刚好”! 老面包车用的都是1.0L甚至0.8L的三缸小发动机,动力也就三四十匹马力。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弱不禁风”,但在当年,拉几个人、送点货,走走烂路,动力是“够用就好”。发动机小,内部摩擦小,机械损耗低,本身就比大排量发动机省油。 而且,它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电子设备要供电,空调开起来都得小心翼翼。现在的车呢?哪怕是个1.5T的小排量涡轮,也得拉着一吨多重的车身,在高速上带着全家人和一堆行李,开着空调、导航、音乐,还得随时准备超车。这叫“小马拉大车”,发动机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油耗能低吗? 就像网友说的:“以前的车是‘代步工具’,现在的车是‘移动的家’”,这“家”里电器多了,耗电量自然大,油耗也跟着水涨船高。
说到底,我们怀念90年代面包车的低油耗,其实是在怀念那个简单、纯粹的时代。 当时买车,图的就是个代步,能遮风挡雨、四个轮子能转就行。安全、舒适、科技?那都是“奢侈品”,想都不敢想。而现在的汽车工业,早已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我们追求的是全方位的体验升级。 多出来的那几升油,换来的是在车祸中生还的几率、是长途驾驶的舒适惬意、是堵车时的娱乐消遣、是雨天也能清晰的视野。这笔账,值不值?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答案。
所以,别再拿现在的车跟90年代的面包车比油耗了,这就像拿智能手机跟大哥大比待机时间一样,没有可比性。技术一直在进步,进步的方向是让车变得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而不仅仅是更省油。 我们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让你在“极致省油但安全性差”的老车,和“油耗稍高但安全舒适”的现代车之间做选择,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