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

理想汽车的成长烦恼:从现象级到过山车,它到底踩了哪些坑?

七月的交付量,30731台。这个数字在微信群里一出来,有人就发了个“40%下跌”的表情包,还配了句:“ONE那会儿都不敢这么玩。”其实我记得前年还在跟邻居聊,他家那辆理想ONE跑长途,电快没了直接加油——特方便。现在倒好,新出的i8成了救命稻草,可这救得有点着急。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说起“学华为”,销售小李前阵子喝茶时还吐槽,“我们这PBC绩效,半年考核一次,不抢单真是没饭吃。”他上个月为了冲业绩,连矿泉水都自带,一群人开会AA制买咖啡。我问技术师傅老王,他摇头,“工程师光盯KPI哪还有心思琢磨新东西?你看最近系统更新慢多啦。”

后来听说公司改用OKR,又是一轮调整。有人调侃像抄作业抄错题型——去年年终奖少了一截,小李说就是被这事坑的。“纯电窗口期不能再错”,李总在答疑会上亲口讲过,这话传到车友群里变成“别瞎折腾”。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增程式车型刚火起来那阵,我隔壁楼大哥买了一辆L7,说家用最合适,不怕堵车也不怕停电。他媳妇嫌充电麻烦,这种能加油又能插电的设计正中下怀。2024年全国卖出116.7万台增程式,据维修站小陈统计,他们修理最多还是理想家的。

不过甜日子也就一年多吧,现在路上见着比亚迪、深蓝、零跑这些新牌子的增程SUV越来越多。有次去保养,大堂坐满各家品牌的用户,全在讨论谁家的三元锂更耐造。我顺嘴问一句,“你们觉得哪个最省?”有人笑,说以前只有理想,现在选项太多眼花缭乱。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技术护城河呢?蔚来换电站投资几十亿,小鹏智能驾驶升级频繁,但理想押宝的是增程式。这东西原本门槛低,就是发动机和发电机搭一起。但维修师傅老赵讲:“广播体操谁都会跳,你要跳出花样才行。”偏偏今年开始,同质化严重,各家配置互相借鉴,冰箱彩电视沙发已不是独门绝技。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我自己试驾过几款,有一次坐朋友的新款L9后排,大沙发确实舒服,但对比下来领克和问界也有同样功能,而且座椅通风比它强点。据销售顺嘴一提,现在客户进店第一句话就是问“三件套”有没有,比以前挑剔不少。有个冷门配置是主驾座椅按摩,我以为没人用,但群友阿明反馈高速堵车时挺解乏,不过容易坏,上次他修了一下午才弄好。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MEGA首秀的时候,公司内部据说很紧张。一位做市场的小姑娘抱怨定价太高,她朋友圈晒图配文:“埃尔法都不敢这么标价!”结果销量没预期,只能赶紧推MEGA Home补贴活动。我看宣传册参数写5085mm长度、3050mm轴距,还有激光雷达和英伟达芯片——但实际体验下来,并没有传言那么神奇,高速噪音控制一般,本地技师王叔直言材料成本砍得厉害,为压价格牺牲部分隔音层厚度。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至于i8嘛,今年刚上市那阵,我去展厅逛过两回。30-40万区间纯电SUV竞争堪称惨烈,那天旁边展台鸿蒙智行人流更多些;腾势N9 DM也有几个家庭围观,对比配置表发现差异其实有限,就连蔚来的ES6销售员都自嘲:“咱们只能死撑啊”。感觉卡位太尴尬,上不上下不下,每月销量报表拉出来像股市曲线一样让人揪心。有段时间大家私底下议论,要么往高端走,要么降价拼性价比,中间档真的不好混。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二手市场也是一番景象。今年春天我帮朋友置换旧L8,那边收车老板只愿给低于行情10%的价格,说现在买的人少,新款又快迭代。“等下一波政策落地看看吧,”他说完就把钥匙扔桌上。这事让我感慨先发优势不是万能药,更需要持续创新,否则很快被追平甚至反超。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产品定位抓住奶爸需求这一招还是厉害。我嫂子一直念叨后排空间够大孩子睡觉舒服,是她坚持选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售后服务据本地用户反馈算靠谱,每次保养都有专属接待员安排茶歇,比其他品牌细致些,这是不少老客户愿意续购的重要因素。但近来创新冗余度下降,新鲜感不足,也难怪年轻消费者转向其他选择。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准自己的路,把独特性重新做出来,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照搬别人模式。不然,再好的营销团队也救不了产品力缺失带来的颓势啊!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理想汽车成长实测:从现象级到过山车踩坑真相大揭秘-有驾

信源自然分布于正文或末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