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哥们儿问我,开电车最绝望的瞬间是啥?
我想了半天,不是续航打折,也不是半夜找不到充电桩。
而是你好不容易在高速服务区抢到一个桩,旁边一辆不起眼的小车,“嗖”地一下也停了过来,司机下车插枪,去便利店买了瓶可乐,回来坐车里还没看两眼手机呢,抬头一看电量蹭蹭涨,拔枪就走人了。
你再看自己这边,充电功率跟心电图似的,半死不活地蹦跶着,半个小时过去了,也就够你开到下一个服务区“续命”。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开的不是电车,是辆烧电池的蒸汽机。
人家那是800V高压平台的“超级快充”,咱这是400V平台的“常规操作”。
这一字之差,隔着的不是技术,是次元壁。
这玩意儿就像你还在用座机给人打BP机,人家已经刷上5G短视频了,根本没法聊。
为啥电压高一点,就这么牛掰?
咱不说那些个什么焦耳定律,整得跟上物理课似的。
你就把它想象成呲水枪,电压就是你按压扳机的力道,力道越大,水呲得越远越快。
800V,就是用了吃奶的劲儿去按,充电速度那还不是起飞了?
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让你原地满血复活,彻底把充电从一件需要“郑重其事”去做的事,变成了一个“顺手”就能解决的小插曲。
这还没完,高电压带来的好处是连锁反应。
电流小了,电线就不用那么粗,跟给人减肥一样,车子轻了,跑起来更省电,一环扣一环。
听着是不是跟百利而无一害的灵丹妙药似的?
但咱都知道,这世上哪有那么完美的事儿。
800V爽是爽,可它那身价也摆在那儿呢。
同样一款车,就因为多了这么个“超级快充”的能耐,就敢明目张胆地多卖你好几万。
我邻居老张,一特实在的大哥,天天开着他那台400V的车上下班,乐呵呵的。
他就想不明白:“我在家楼下充电,一晚上就满了,一年到头也不上几回高速,多花那几万块钱,我图啥?”
你说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太有道理了!
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城里转悠,那所谓的800V快充,可能一年都用不上两次,这钱花得可不就是有点冤枉?
这就好比你为了偶尔吃顿饺子,专门买了个全自动和面机,平时都搁那儿吃灰,你说亏不亏?
而且,比钱包更骨感的,是现实。
就算你咬牙上了800V,也别高兴得太早。
能让它火力全开的超充桩,现在还跟个稀罕物似的,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几条交通大动脉上。
你要是开着它去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对不起,您还是得跟我们这些400V的老伙计们一起,老老实实地接受“慢充”的待遇。
那种感觉,就跟开着顶级跑车堵在下班高峰期一样,憋屈。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单选题。
400V和800V,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只有谁比谁更合适。
这就像选鞋,你不能光看着好看就买,合不合脚,只有你自己知道。
如果你是个务实派,用车需求就是朝九晚五的通勤,那皮实耐用、价格还实惠的400V,就是你的“经济适用男”。
如果你是个效率控,时间比钱金贵,那能帮你“把时间抢回来”的800V,才是你的菜。
技术这东西,总是在不停地往前跑。
今天咱们还在为400V还是800V纠结,说不定过两年,1000V都普及了。
但甭管技术怎么变,最终能让咱们开车的人心里少点儿焦虑,多点儿踏实的,才是真格的。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全部评论 (0)